看著被抬下去的馬謖。
趙統問向一旁的廖化說道。
“老將軍!”
“陛下問過馬參軍兩次關於街亭之後如何守,馬參軍兩次都說要駐軍山上等敵軍半過而擊之。”
“我不直不理解馬參軍用兵之打法。”
“他如此堅持難道真就他所說的奇效不成。”
“聽說您去過街亭,那裡到底是什麼情況。”
廖化說道。
“街亭之地我去過。”
“當時向街亭增兵之時我是做為援兵去的。”
“那地方是五道總口、交通要道。”
“也是我們行軍打仗所說的兵家必爭之地。”
“當時向街亭突擊進攻之時也是趁敵軍被丞相疑兵所擾,郝昭與王雙主力上了當。”
“這才被我軍趁機攻占了街亭要道。”
“要不然一個交通要道哪裡會那麼容易得手。”
“那裡的地勢我見過雖是五道總口之處可那當道之處正有兩大高坡。”
“如派兵駐守。”
“立營寨於正道之上借助地勢正能卡住敵軍必經之路。”
“到時營寨之前挖上數條大溝,溝內放入木刺。”
“寨城之上布以弓弩手、滾木雷手,隻要死守不出。”
“一萬兵馬就能擋住對方十倍之敵。”
趙統對著廖化一拱手說道。
“老將軍見多識廣還請賜教。”
廖化拍了拍趙統的肩膀接著說道。
“當時王平將軍、霍弋還有我三部人馬共兩萬人在拿下街亭之後曾見到過馬謖所說的那山。”
“那地方就在街亭要道總口之處附近。”
“高約兩百丈山勢陡峭、易守難攻。”
“隻要防守完備對方要想拿下此山絕不可能。”
“而且山頂平坦容易大軍駐紮。”
“當時我們三人商議想要分出三千兵馬駐於山上。”
“可那山距五道總口之處有三裡之遠遠遠超出弓弩射程。”
“而且最重要的就是那是一座孤山。”
“山上沒有水源!”
“我們考慮到對方一旦大軍壓境斷我水源山上守軍必死無疑!”
廖化看著趙統一眼說道。
“你是知道的。”
“人不吃飯能撐個六七日,可人要是不喝水。”
“第一日還可以,第二日戰鬥力就會減半,第三日恐怕就不用人家怎麼進攻我們自己就垮了!”
“當時我們三部出發之時丞相曾再三叮囑。”
“到了街亭主力兵馬要當道立營、掘寬壕、紮硬寨然後死守到底。”
“並說街亭扼隴右咽喉。”
“在我們手中我們就能把西涼守軍與關中主力之間的軍事聯絡徹底掐斷。”
“西涼守將郝昭用兵謹慎。”
“隻憑手中五萬兵馬不敢深入我軍縱深。”
“街亭要是在魏軍手中西涼守兵隨時能攻入隴右威脅我大軍後方。”
“切斷我軍的補給線。”
廖化看了看遠處有些感歎的說道。
“當時我不解丞相深意。”
“到了街亭用兵之時。”
“才知丞相早已把隴右乃至整個關中、西涼的所有地勢地形刻在了自己腦子裡。”
“他知道到什麼地方怎麼用兵打什麼樣的仗!”
“就這樣!”
“我們商議到最後王平將軍最終決定放棄分兵三千守山的軍事布署。”
“全部兵馬用於當道守寨!”
“也正是這樣。”
“到現在王平將軍與霍弋以一萬餘兵馬守在街亭讓郝昭、王雙的五萬大軍一個月都沒能前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