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麵的曹真馬上勸道。
“王司徒、王司徒,彆去。”
“口舌之爭正是那諸葛亮所長你說不過他。”
可王朗執意不聽。
這時郭淮說道。
“大將軍您打仗怎麼還帶著一個文官出來,還是那麼大年紀,這大司徒要是有個閃失您不怕到時陛下怪罪您?”
曹真歎了口氣說道。
“這王司徒非要請戰陛下也沒辦法。”
“那現在怎麼辦?”
曹真沒好氣的說道。
“一會要是吃了虧郭將軍你負責去勸他回來,這個艱巨的任務我就交給你完成,你就當帶了個爺爺上戰場!”
郭淮心中一陣無奈。
此時就見王朗打馬向前來到兩軍陣前。
“前方可是諸葛孔明乎?”
“正是!”
王朗側頭看了一眼曹真、郭淮。
好像在說找到正主。
“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得見!”
諸葛亮手拿羽扇拱手回禮。
“聽聞諸葛孔明有臥龍之才,知大勢、識天數”
“公即知天命,又為何興此無名之兵犯我大魏疆界?”
“曹操為漢相其子曹丕卻行叛逆之事私於建國稱君,我奉大漢天子詔書以討叛逆何為無名!”
王朗心說此人也不過爾爾。
隻會說一些官話罷了,徒有虛名,今日一見真是見麵不如聞名!
“哈哈哈,聽聞諸葛孔明博學多才!”
“公識即大體,又豈不知天數有變神器更替之理!”
“昔日夏桀無道而天命歸於商,商傳六百年紂王殘暴天命仍歸於周,周傳八百年氣數衰落,之後強秦一統六國。”
“可始皇無德二世而亡,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漢祖劉邦得之,仍有漢四百年之基業。”
“而後經桓、靈二帝以來天下大亂、漢室衰微,氣數已儘!”
“我大魏武帝興義兵以討群凶方才定鼎天下、以安黎民。”
“後經漢末帝效仿堯舜禪讓大位,三辭三讓,以無德讓有德,這才有我大魏文皇帝順天應命建國稱帝。”
“可見這天命仍歸於我大魏!”
“今日公若能迷途知返率軍以禮來降。”
“我表奏大魏天子對爾也不失封侯拜相之位。”
這時王朗說著又向前打馬走了幾步。
放低些聲音說道。
“我大魏陛下對公之才華也是十分敬重。”
“此次讓我前來,就是想把此話帶給孔明。”
“你若來降我陛下可任你為我大魏丞相之職,總攬朝政大權,並封你為琅琊王世襲罔替,此仍天大之富貴,閣下三思?”
諸葛亮沒有急著反駁王朗。
而是臉帶輕笑的看了一眼正騎馬持棒跟在他身邊的劉禪。
那意思好像在說。
小子你以後對我好點,勤上朝勤理政,彆老貪玩氣我,看到沒有人家有人出高價挖我!
王朗看諸葛亮沒有第一時間開口拒絕。
而是看向一旁的這位金甲大將。
心中一喜。
諸葛亮也不過如此。
誰說此人威武不屈、富貴不能動其誌,在他王朗看來那是開的價碼不夠高。
這一提出給丞相之位,封王、世襲罔替。
他諸葛亮也要動心、慎思之!
其實在王朗在洛陽朝堂之上提出要隨軍出征之前就已想出如此計策。
所以在朝堂眾人勸阻之時他才堅持一定要隨軍出征。
他雖在年事已高之後以文職為主。
可也看的出關中局勢已經糜爛不可收拾。
動以刀兵已法挽回局勢、那就隻能想以他法,以高官厚祿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