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此處司馬懿長歎一聲。
“就因如此,我派出多路人馬前去詢問之時,有的關隘守將還在隱瞞此事,有的還以保密為由拒絕配合回答。”
聽著司馬懿一句一個大司馬的敘說。
曹睿也是眼神之中越來越有不滿之色。
曹睿心想。
這諸葛亮是以大魏之矛克大魏之盾,借著他大魏朝廷的路引、大司馬的手令來辦他自己之事。
雖然可恨!
可曹睿也不得不承認這一手段的高明之處。
心中暗歎,與其費力的勸說彆人相信一事,不如讓彆人自己查證來的更讓人確信。
諸葛亮動用潛伏於他大魏之暗探行事,讓孫權確認合肥城內卻有他想要的黃金。
這才不遺餘力進攻大魏南方。
曹睿心想,此人近妖!
看了一眼眼前的司馬懿。
曹睿又想到諸葛亮對漢室對劉備的忠誠!
隨之在心中暗下決心。
以後等滅掉偽漢之後,一定收服此人為己所用。
曹睿說道。
“仲達,你認為這次孫權同意議和並調兵西去,是真的去與偽漢作戰,還是隻是作作樣子?”
“臣以為兩種情況都有。”
“孫權雖已答應與我聯合一起進攻偽漢。”
“可臣敢說他的大軍不會進入夷陵山脈交戰區。”
“他會駐軍於荊南一帶以等時機。”
曹睿問道。
“他們是在等我軍與偽漢拚個兩敗俱傷之後,他好從中漁利。”
“然也!”
司馬懿對著曹睿一拱手說道。
“孫權的想法很簡單。”
“此次南方之戰我魏軍援兵一到,合肥之圍隨解,孫權他再想拿下合肥已不可能!”
“在合肥之時臣已把我方查到之情報如實交給了孫權。”
“他現在雖明知被諸葛亮以利所誘。”
“可對於吳、蜀對我大魏此次作戰來看。”
“諸葛亮兵出祁山對抗了我整個雍涼兵團共計二十五萬精銳大軍,得勝而占關中。”
“孫權所部起初對戰我合肥之將張虎、樂綝手下四萬兵馬,最後中原援兵趕到,孫權所部二十萬人也隻不過是對抗我們十四五萬兵馬。”
“這次於兩方分攤的兵力來說,諸葛亮一方仍是多出力的一方。”
“孫權現在就算是恨諸葛亮,可他也說不出什麼。”
“因為兩家聯合攻我大魏,從始至終諸葛亮都分擔了比孫權更多兵馬。”
“孫權隻能是吃個暗虧不吭聲罷了。”
“他同意調兵西進、進攻蜀地,也隻不過是做個樣子給我們看。”
“最多隻是虛張聲勢,而不會真的猛攻。”
“他屯兵於大江荊南一帶就是在給我們一個底氣,讓我大魏知道他的主力撤出合肥一帶,好讓我們放手與漢軍廝殺,等我們與偽漢動手拚個你死我活。”
“如諸葛亮敗,我軍奪回關中,孫權便會起兵進攻蜀地以求趁諸葛亮勢弱之時拿下整個巴蜀。”
“而要我方敗,他則利用吳軍水師戰船之利順江東下,把主力兵馬再快速運回下遊再攻合肥,以求奪得我大魏揚徐二州!”
“吳軍陸戰不行,而水師三國第一!”
“他們到時可以順江而下運兵運糧。”
“臣算過,按現在吳軍的水平可以把他們主力兵馬半個月,最多一個月內,就能運到大江下遊一線。”
“真可為進可攻、退亦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