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出祁山以來逞先帝護佑、陛下之威、三軍用命!”
“我大漢十四萬將士從祁山一路東進。”
“戰隴西滅敵一萬五千人。”
“奪天水,冀城一戰殲敵兩萬餘、下南安決戰魏軍夏侯楙主力,一戰滅敵一十二萬、火攻陳倉滅敵萬人擊殺夏侯楙、魏平等將,進攻關中沿城滅敵兩萬餘人!”
“而後於陛下子午穀奇兵會師長安城下共擊郭淮所部六萬兵馬。”
“自此,使關中魏軍再無還手之力!”
“而後奪潼關、強占弘農!”
“於大軍兵威直指魏都洛陽。”
“使其簽下城下之盟。”
“隨後陛下以三萬兵馬西征涼州,連下安定、金城、西平、武威、張掖、敦煌、酒泉七郡、兵至玉門關而還,收複涼州全境。”
“此次北伐,大小經曆惡戰二十七場!”
“我三軍將士奮力拚殺而奪關中、西涼全境。”
“上倚天子文治武功、理國有德,中為諸臣同心、處事有序,下賴將士用命!”
“此天佑大漢興複也!”
“至此記錄有功將士之名單及調任職務,請陛下禦覽。”
諸葛亮說著把數卷竹簡交上。
劉禪急命黃皓接過。
隨之黃皓一一念道。
“翊軍將軍趙雲。”
“隨軍出祁山以來連戰九戰斬敵將九員、擒敵軍將軍以上者三人,隴西一戰滅敵兵八千餘兵,長安效外與魏延守軍合力滅掉韓德所部兵馬三萬餘人、率騎兵擊敗郭淮所部。”
“因功升任中領軍一職、封領軍將軍銜領兵一萬護衛長安城防!”
“北伐前軍左先鋒張苞、右先鋒關興。”
“隨軍出戰冀城、廣魏、陳倉而後轉戰關中各地,攻城十三座、並與諸部合力攻破潼關。”
“現升任左先鋒張苞為建威將軍、右先鋒關興為揚威將軍領兵五萬鎮守潼關。”
“鎮北將軍魏延,率軍出子午穀奇襲長安,因功升征北將軍。”
“領兵五萬駐軍武關防備荊州之敵。”
“王平、霍弋守衛街亭三月保證隴右漢軍後方補給,因功升王平破虜將軍,霍弋任撫夷護軍。”
“馬岱、廖化進攻廣魏、關中有功。”
“馬岱升任忠義將軍、廖化升任建節將軍。”
“趙統、趙廣、關索、張紹、馬承、魏昌、鄧艾、祝融、阿會喃、董荼那隨陛下進擊長安六戰有功。”
“趙統升討逆將軍、關索任和戎護軍,馬承、趙廣任護軍校尉、魏昌、張紹任後軍校尉,留守長安、軍前聽用。”
“祝融任南中都護長、阿會喃、董荼次之,領蠻兵兩萬護衛南中各郡。”
“其餘眾將有功者一一封賞。”
“此次北伐眾軍之中斬將、先登、陷陣者有兵士四百七十二人。”
“交有司按律加封!”
劉禪說道。
“準!”
這時諸葛亮出列說道。
“陛下,這其中有一人至關重要。”
“進攻潼關之時臣許以將士先登潼關者封候、食邑千戶,此次潼關一戰先登潼關者為伍長兵士。”
“此封賞尤為重大,還請陛下親為!”
劉禪說道。
“此事朕早已知曉,準!”
“這人來了嗎?”
“正在殿外等候。”
“讓他進來。”
劉禪也想看看能在那種極度疲憊的狀態之下還能拚命進攻潼關城頭者長何模樣。
隨著小黃門傳招隻見一個兵士走上大殿。
看著此人長的雖不算高大,可長的很是精悍一看就是精銳強兵。
劉禪看著此人問道。
“叫什麼名字?”
“三娃子,現任校刀營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