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看著諸葛亮說道。
“所以相父你就暗中勸說孟達,讓其起上庸之兵進攻魏之荊北之地。”
諸葛亮點點頭。
“沒錯!”
“老臣提主力大軍出祁山進攻隴右。”
“孟達起上庸之兵進攻荊北之地。”
“荊州都督司馬懿手中兵力有限,他的防區之內爆發戰事,荊州兵就再無北上支援關中之可能。”
“唉!”
“隻是可惜孟達自視才高小看剛掌兵不久的司馬懿。”
“在上庸之地未做出防備,而且謀事不密被司馬懿提前得知其出兵計劃,還未能起兵進攻就被司馬仲達滅於上庸城中。”
“其親信部下鄧賢也隨之反叛投魏。”
“上庸一戰孟達身死。”
“司馬懿下手太快真是可惜!”
“不過司馬懿為了調兵對付孟達向上庸用兵,這一來一回也耽誤兩月有餘,錯失向關中支援的最佳時間。”
“於我軍來說已達到牽製魏軍荊州兵之作用。”
劉禪問道。
“阿鬥明白了。”
“您想儘辦法使孫權急攻合肥之地就是要把曹睿的十萬中原兵馬調至南方,這樣中原之地的魏軍也就空了。”
“然也!”
諸葛亮一指地圖之上合肥之地說道。
“合肥是魏之南方重鎮,也是防備東吳的魏軍大本營所在。”
“孫權領二十萬大軍急攻合肥。”
“合肥一旦有失揚州不保,曹睿的洛陽中樞能不著急嗎。”
“再加上當時臣與夏侯楙大軍對峙於祁山。”
“那時魏軍雍涼大軍二十萬主力尚在,夏侯楙、郭淮、郝昭幾部兵馬加在一起,在洛陽曹真、曹休看來。”
“夏侯楙足以對付臣所率領之漢軍。”
“夏侯楙手中有他們曹魏最大也是最精銳的一支軍團。”
“在他們看來雍涼大軍就算不能取勝也能憑借兵力優勢穩住關中、隴右戰局!”
“這樣洛陽決策的那些人就能大膽把中原兵馬調向南方。”
諸葛亮說著看向劉禪。
“如此中原的兵力也就空了!”
“而我軍隻要集中力量殲滅夏侯楙的雍涼主力就能奪下隴右、關中之地。”
劉禪問道。
“相父在進攻之初進攻緩慢吃力,所做的這些都在等中原魏軍的動向。”
“在等曹睿把中原之兵調向南方。”
“而後相父你在借機發力猛攻夏侯楙?”
劉禪這會恍然大悟的說道。
“我說相父你一開始於祁山方向徘徊了一個月,打個夏侯楙如此費力,何著是在蓄勢待發。”
“陛下猜對了一半。”
“老臣用兵速來不敢太過冒險。”
“我大漢與曹魏比不起,家底太薄,一戰有失恐有滅國之災!”
“可老臣千算萬算也沒算到陛下你能領兵翻越子午穀從關中腹地直襲長安。”
“而且還打下了長安。”
諸葛亮半是後怕半是欣慰的說道。
“當夏侯楙匆忙撤軍,老臣猜出陛下在長安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