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相看著眼前的國主耐心的說道。
“我主,現在不能這樣想!”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漢人現在就是再內亂那也還是一個龐然大物,不是我們一國之力就能撼動他的!”
“現在我們夥同龜茲劫了他們商隊。”
“如此大事漢軍肯定會有所反應,現在龜茲已被其滅掉。”
“那接下就會是我們。”
“你說的我們身後那個貴霜帝國,也不一定就能靠的住。”
“龜茲在我們眼中是個棋子,那我們在貴霜眼中何嘗又不是顆棋子呢。”
“當初龜茲被攻打之時我們沒有派兵去救援,在我們被攻擊之時貴霜也不一定就會派兵。”
“如果我們與漢軍打個兩敗俱傷,到時貴霜會不會趁機滅掉我們奪取我們地盤。”
國相邊說邊看向眼前國主。
國主說道。
“不會吧!”
“我們可是一直在幫貴霜對抗西域都護軍,我們完了貴霜就會直麵漢軍,唇亡而齒寒。”
國相無奈搖搖頭說道。
“此一時、彼一時!”
“自從上一次貴霜讓我們出兵去幫龜茲國主你沒有聽令行事。”
“貴霜的國王與國相就已對您不滿。”
“漢人有句話,叫小心使得萬年船!”
“國主我們不能隻把希望寄於他人,我們現在不能明著與漢軍翻臉,那樣就再也沒有回旋的餘地。”
“到時漢軍就是不想與我們開戰都不可能!”
烏孫國主說道。
“那能怎樣,邊境來報那漢軍不是已經撤退了嗎。”
“隻派出兩個使節前來商談。”
“他們這就是怕了本主的鐵騎大軍!”
國相搖搖頭說道。
“未必!”
“國主當年你年紀還小,或許不記得。”
“這漢使也分不同用處。”
“這次漢軍滅掉龜茲抓了對方國相,肯定已知道劫殺他們商隊有我烏孫國一份。”
“可我們得到的消息卻是漢軍在到達我國邊境之後不久卻突然向東撤軍,隻派出漢使說與我們談判。”
“這種事很不正常!”
“這也不是漢軍的作風。”
“我總覺得這其中有陰謀!”
烏孫國主卻是不在意的說道。
“這正說明本主雄才大略,漢軍被我手下鐵騎所震懾。”
“這才撤兵派人來和談!”
“有什麼大驚小怪!”
國相很是無語。
“談判就談判,那他撤兵做什麼,把軍隊壓於我邊境一線給我們增加壓力豈不是更好,更能方便與我方談判要人。”
“這其中必有隱情!”
“當年我父就任國相之時就與我說過,當年西域之地有好幾個城邦因殺了漢使而招致滅國。”
“現在這漢使突然到達我烏孫國,總讓我心中不安。”
“我們現在夾在大漢與貴霜兩個大國之間,我們不能明著得罪任何一方。”
“要左右逢源要好處壯大力量,這才是我們小國的立國之本。”
“一旦與其中一國開戰,哪怕是現在正在戰亂的漢朝,我們也有滅國之災!”
那國主看著國相如此擔憂,也收起了自大之心。
隨之說道。
“我們人也抓了貨也搶了,現在還能如何!”
“總不能再把他們還給漢軍吧!”
“那樣我們不光白忙一場,還坐實了劫殺漢軍商隊是我們乾的!”
“這樣於我更不利。”
國相搖頭說道。
“不能承認,劫殺如此大規模商隊一旦承認,如同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