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無奈的回頭看了一眼潼關方向。
“儁義,你可知我下了多大一盤棋。”
“諸葛亮的防守之策是以城外南北二營依山而立與潼關形成犄角之勢。”
“諸葛亮南北兩大營依山而建易守而難攻,我軍進攻南北二營除非下重兵用人墊才有希望奪下這兩座營寨。”
“到那時我軍兵馬必定傷亡慘重,想再奪占潼關就不可能!”
“而要放棄這兩座大營直攻潼關。”
“則我大軍側翼就暴露在張苞、關興的精兵之下,這兩營兵馬隨時都可以在我軍進攻潼關之時居高臨下襲擾我軍側翼和後路,從而讓我軍不能全力進攻潼關。”
“這才是諸葛亮對整個潼關防守的整體軍事布局。”
“這就像是一個刺蝟讓我魏軍無處下嘴,為此我日夜難安。”
“這次使用連環計,我前後動用了我魏軍十五萬精銳兵馬,本就想分三步徹底打敗諸葛亮奪下潼關。”
“第一步,前軍主力進攻北營側翼露出破綻給張苞。”
“讓其帶兵襲我之後,而你於南營之側趁敵兵力空虛之際奪下漢軍南營,而後與毋丘儉、陳泰、夏侯玄三部六萬精銳一起合圍張苞出營的三萬精銳。”
“第二步,以張苞被圍引出北營關興所部前來救援。”
“讓郭淮斷其後趁勢拿下漢軍北營,清除漢軍於潼關之外的所有軍事勢力。”
“關興、張苞兩部兵馬為漢軍精銳所在。”
“隻要圍住漢軍這兩支兵馬,諸葛亮就必會引兵相救。”
“到時我引八萬精兵和虎豹騎於潼關城外等候諸葛亮出關與我決戰,以求一戰而滅漢軍主力,奪下潼關。”
曹真說著看了一眼張合。
“可現在呢,儁義你也看到了。”
“隻有張苞這一條不大不小的魚上了鉤。”
“而諸葛亮於潼關未調動大軍出關決戰,就連北營的關興所部也沒能入網,北營仍為漢軍所據。”
“我費如此大的力氣卻隻完成了第一步。”
“接下來我軍看來還要在苦戰北營,先奪回北營之地才能與潼關決戰。”
“唉……!”
“現在看來想要快速攻占潼關已不可能。”
張合說道。
“大將軍,是不是朝廷又在催你進兵?”
曹真苦笑一聲從懷中拿出一道詔書。
“你看看吧,這已經是陛下第三次詢問前線戰事了。”
張合接過詔書看了起來。
“這詔書之中,陛下並沒有催促大將軍速戰速決啊!”
曹真說道。
“陛下詔書之中雖未明言讓我快速進兵,可他卻提到了後方糧草之事,提到了各地方籌集糧草之艱難。”
“陛下英明,他知道前線作戰急不得。”
“所以沒有明詔催我進兵,可其內裡聖意還是想要我快速結束戰事。”
“四十五萬大軍先不說軍餉之事,就光是每日的人吃馬嚼都需要天文數字的軍糧。”
“我大魏此次可以說是拔苗助長。”
“要是贏了我們還能翻身,要是輸了……!”
曹真卻沒有再說下去。
他與張合都明白,這一仗他們大魏輸不起。
最後張合還是說道。
“大將軍,那諸葛亮詭計多端非常人可比。”
“當時關興沒有出寨救援張苞所部,現在細想來定是得到了諸葛亮嚴令,要不然關興不可能按兵不動。”
曹真沒有說話,可卻是輕輕點了點頭算是同意張合的想法。
張合接著說道。
“這樣看來,諸葛亮在得知南營失守或是更早一點時間就已看出我軍意圖。”
“知道大將軍是想一次性就把潼關與漢軍防守的南北大營拿下,所以他接著就做出相應布置,這其中就包括漢軍北營兵馬死守營寨而不出戰。”
“這一下就斷送了我們奪下漢軍北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