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隻見魏延手握佩刀大步走上潼關關城。
其身後還跟著馬岱、薑維、鄧艾、關索、趙統、魏昌等將。
“丞相,魏延前來報道。”
諸葛亮說道。
“文長何故到此,武關如何?”
魏延一抱拳。
“武關無事,現在陛下正帶武關副將霍弋在鎮守,屬下奉陛下詔令前來潼關與丞相會合。”
諸葛亮大驚。
“陛下沒回長安,反而是停在了武關,真是胡鬨!”
不怪諸葛亮發火。
這一夜過來給他帶來的衝擊之事太多。
魏延看著一旁的趙雲也想說話。
沒等趙雲開口,魏延馬上拿出劉禪的詔令放於丞相麵前。
“陛下親筆詔令命我帶兵支援潼關,不來就為抗詔,實為大逆、屬下不敢抗詔。”
諸葛亮看著那詔書一字一字的看著確為陛下筆跡。
“你帶來多少兵馬?”
魏延說道。
“馬岱手下兩千騎兵、屬下的本部兵馬三千人,還有武關調來的八千兵馬。”
“現在共有步騎兵一萬三千人。”
諸葛亮說道。
“那這樣算來武關的守關兵馬也就隻剩下了一萬餘人!”
“正是,不過……!”
魏延湊上前小聲說道。
“丞相,臨來之前陛下讓臣轉告丞相,在潼關戰事落定之前他會守好武關。”
“而且陛下再三向臣說過他有後招,他手上有一個大才的能人,足以拖住司馬懿,還請丞相放心。”
諸葛亮很是無奈。
在他的安排之中是他守潼關正麵對戰曹真、張合主力兵馬,魏延鎮守武關防備司馬懿,潼關主動作戰,而武關則積極防守但不主動挑起戰火、能不打就先不打。
而劉禪則是引部分騎兵防守長安。
這其中諸葛亮把部分騎兵留在長安也是有他一點私心。
那就是,萬一潼關或是武關有一方頂不住曹魏大軍的進攻。
那就讓馬岱率騎兵護劉禪離開關中、回蜀地而再求發展。
可現在自己這陛下把魏延調來潼關,而他自己卻守在了武關前線。
諸葛亮最擔心的還是劉禪對付不了司馬懿。
司馬懿可是有塚虎之稱。
與他鬥一個不慎就被虎傷。
可聽到魏延所說。
看來自己這陛下還是有一定把握的。
畢竟也不是第一次領兵。
看來他還是儘快解決潼關之敵才能保證關中安全。
“現在馬岱與手下騎兵調入趙雲騎兵部隊,文長你帶著本部兵馬,我再給你加派五千鐵甲軍你去潼關之外北營、任主將接手營寨,讓關興任你副將。”
諸葛亮說著看了一眼遠處的張苞。
隨之小聲對魏延說道。
“張苞剛剛慘敗而歸,我把他調到你手下隨軍聽用,你好好帶帶他,我不想三將軍這個最能打的兒子就這樣廢掉。”
魏延看著遠處失了神的張苞一眼。
“隨之說道,是,殺氣還在還有希望。”
“這人我收了。”
諸葛亮拍了拍魏延的肩膀說道。
“原來我想計劃以潼關為主點、關外南北二營為兩翼牽製殺傷魏軍。”
“可昨夜一戰南營及其周圍的營寨全部丟失,桃林高地準備伏擊魏軍的藤甲兵也暴露了。”
“雖然之前南北二營和昨夜一戰總計已傷敵近十萬之眾。”
“可魏軍曹真、張合手中仍有三十五萬兵馬可與我軍對戰。”
“而我軍現在能利用也就隻有潼關之外北側山上的北營可為潼關犄角之勢來對抗魏軍。”
“我把北營原有的關興部、張翼部、還有重裝弩兵共三萬兵馬交於你,再加上你現有的兵馬共計近四萬人劃歸你麾下。”
“你要帶著這些兵馬給我死守北營兩個月,不管如何北營不能再丟,做的到嗎?”
魏延一拱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