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很是奇怪。
這說的好好的怎麼突然歎氣。
“戰局有利於我、相父何憂?”
諸葛亮未有說話,仍是連連歎息!
劉禪開始著急。
“相父何故不語?”
諸葛亮這才說道。
“如我大軍東出其最快之戰法,陛下當用何兵?”
劉禪想了一下說道。
“相父你的意思是……騎兵為先鋒,割裂魏地而後大軍壓境?”
看到劉禪一語猜出其中關鍵。
諸葛亮這才點點頭。
“那相父你發什麼愁,要說騎兵吳國肯定跟我們沒法相比,就連魏國的騎兵自虎豹騎被滅之後也開始與我軍拉開距離。”
現在要說彆的劉禪可能不太懂,可要說起騎兵來,劉禪可是成竹在胸。
這西域數國被漢所滅、而後又是遠征匈奴奪回河套、滅羯族,出潼關、遠襲洛陽,這一樣樣的事可都是他領著騎兵乾的。
現在其他兵種劉禪不敢說。
可要提起騎兵來整個大漢的將軍們,沒兩人能比的過他更了解騎兵作戰。
而且現在大漢不光有西涼河套這些產馬區。
還建立了祁連山軍馬場。
就連現在都能通過絲綢之路將中亞的馬種給引回國內。
其戰馬來源的優勢連魏國也比不了!
劉禪不明白自己這相父為騎兵老歎什麼氣。
“如為戰馬來源,相父何憂!”
諸葛亮說道。
“老臣不是在擔心戰馬和騎兵,而是在為挑選騎兵主將而憂心,這才有所歎息。”
“本來我大漢將軍之中善懂騎兵之人就很少。”
“馬岱生於西涼長於西涼,是個員不可多得的戰將,可其對戰略還把握不足。”
“我軍接下來要大力擴編騎兵部隊,由原來的八千騎擴充到兩萬戰騎,馬岱可為副將,可如真為主帥,卻一時無法駕禦如此強大的騎兵部隊。”
“本來子龍是騎兵主將的最佳人選!”
“可他已年近七旬,自從上次隨陛下征戰西域、河套歸來,又接連參加了潼關之戰,其精力已大不如從前。”
“騎兵作戰往往要深入敵後,主帥是整支部隊之魂,不容半點有失,現在老臣思來想去也想不出有何人能來主張發展騎兵一事。”
“我來……,相父怎麼如此看不起朕,這騎兵主將我來乾!”
劉禪在聽諸葛亮說話之時一下就抓住了重點。
他來抓騎兵發展,近而就可讓相父接替他處理政事,到時等騎兵一練成,他就領兵出戰,奪取魏地,到時還有給相父再掙些壽命回來,豈不兩全齊美!
“陛下……!”
諸葛亮聽到劉禪主動請纓,慢慢搖動羽扇,開始猶豫起來。
看諸葛亮不說話。
劉禪立時著急。
“相父,要說彆的作戰我還不敢誇口。”
“可這騎兵作戰,西域、河套哪一仗不是我帶人打的,就算打荊州,也是我領著親衛騎兵正麵牽製的陸遜,要不是我出手那陸遜主力能老實的在樊城待著,早撤到襄陽防守去了,還有這祁連山軍馬場是我提議建的。”
“要說主抓騎兵之事我敢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