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沉聲不語。
一旁的文欽卻是說道。
“孫權此人隻會在我軍與漢軍之間左右搖擺。”
“當年我武帝南下赤壁,他們與劉備聯手對抗。”
“後來卻在關羽北伐襄樊之時、背刺關羽。”
“當年先帝定下五路伐蜀之策,他東吳就是其中關鍵一路兵馬。”
“可劉備死後,吳蜀再次結盟相約共擊我方。”
“之後在諸葛亮攻入關中之後,孫權看到諸葛亮實力坐大,又同意與我軍結盟。”
“本來司馬仲達與其達成盟約,在我軍進攻關中之時孫權吳軍應同時向蜀地進攻抄諸葛亮後路,可是他孫權呢,卻隻是將兵力調向蜀地邊境坐壁上觀。”
“看到我軍於潼關戰敗之後又將兵馬調回合肥來打我們!”
“他的吳王稱號都是我先帝所封。”
“如此反複作派,實難讓人相信,如此還要與其再結盟嗎?”
王朗說道。
“你們所擔心之事陛下豈能不知。”
“唉……!”
“要是潼關一戰我軍得勝,大將軍率軍殺入關中,我們還與他孫權結個什麼盟,可誰讓我們潼關敗了呢!”
“幾十萬大軍不死即降,漢軍的兵馬都打到了洛陽家門口。”
“而南麵這位卻又是一直不消停,我們現在總不能再兩線作戰吧!”
“再說之前我們與漢軍兩方相拚,是因為我方實力強大,他吳軍樂見其成。”
“可現在漢軍的力量已經超過我們,這次的潼關之戰不隻我們雙方在關注,孫權的眼睛也一刻未有離開潼關,光是我們當時就抓到了不止多個吳軍暗探!”
“可見孫權對潼關之戰的關注。”
“現在在他眼中能夠威脅他東吳安全的勢力,諸葛亮已經超過我們。”
“這一點孫權這種權謀之人不可能想不明白!”
“再說我方得到消息。”
“之前於荊州襄樊之地,進攻吳軍的不是彆人正是漢軍的部隊!”
王朗看著眼前幾位將軍接著說道。
“這次陛下有意要保全合肥軍,這才讓三位將軍帶著兵器糧草急切南下。”
“昨夜一仗張虎將軍以一千之兵就敢衝擊吳軍中軍,威武!”
“現在給孫權的教訓已夠,讓他知道就算我魏軍戰敗也不是他能隨意拿捏的存在!”
“我們軍隊仍能打敗他的吳軍主力!”
“接下來就是老夫出馬,雙方再結盟約,我不信孫權看不明白當下的局勢。”
“而且老夫猜測孫權之所以引軍撤而不歸就是想要等我們與其談判!”
“張將軍,麻煩你派人與吳軍接觸,我們與其和談各自罷兵!”
張虎說道。
“大司徒,您要是主動與其接觸,孫權會不會趁機提出一些我軍無法接受的條件,比如說讓我軍放棄合肥等等!”
王朗說道。
“這個張將軍放心,將士們拚死守住的城池陛下是不會讓出去的。”
“再說陛下又不是那種不知兵的君主,合肥於整個南方的重要性陛下心中自會明白!”
“而且我魏軍不會向孫權讓出我軍守住的城池,這種養敵之法陛下不會做!”
“此次結盟我們也不會送給孫權任何錢糧。”
“這次隻說事實,他孫權除了打仗之外可是個明白人!”
眾人這才點點頭。
第二日。
吳營之內。
“我不是奸細,放開我……我說過我是來向我大魏吳王送信的,放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