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還未說話。
那年輕人卻是說道。
“吳王此事關係重大,還是先聽一聽建業各大臣的說法再做定奪為好。”
孫權起身說道。
“大司徒你也累了,今日就到此吧,我營內未留飯食請回吧!”
說著孫權好似生氣一樣起身離開,不再與王朗對話!
剛出吳軍大營。
一個隨從就對王朗說道。
“這吳王真是無禮,司徒怎麼說也是我大魏特使,不留人休息也就算了,他連司徒提出的重要建議也不置可否。”
王朗說道。
“他要是當場答應下來那才不是他孫權。”
“這種事於我大魏來說還不是太過難辦,可對於吳國來說其難度要大太多,一個不慎就有可能引起吳國內亂。”
“這一次也讓老夫看到了,吳地境內的世家力量還是如多年前一樣強大,孫權這個吳王當的很不如意!”
“屬下未看出孫權有什麼不如意,隻知道他沒有答應我們的要求。”
“好了,回去吧,是與不是過幾日就能知道結果!”
當晚吳營之內那個年輕文士正在自己軍帳之內奮筆疾書。
隨著書信密封,那人隨軍招來一個心腹隨從。
“你今晚快馬趕回建業將此書信交於家父,就說魏使最終目地是要斷掉通向關中的商路,讓他早做應對。”
“快去!”
說著那隨從腰胯戰刀一個縱身消失於黑夜之中。
看著那人遠去,眼前年輕人這才露出一絲安定之色。
轉身回了軍帳。
而在吳軍孫權的的王帳之內。
“德潤,你說王朗今日之言有多少可信?”
“他說的是實情!”
“隻是我吳地多產茶與絲綢,還有海鹽,我們也是內地最大的貨源之地。”
“這商路一斷恐怕會有很多人出來反對,或暗中行事!”
闞澤歎了口氣說道。
“真要斷了通向關中的商路,那就是斷掉了我吳國大多數世家的財源,很多人尤其是朱、張、陸、顧幾家都會有人站出來反對。”
“於我吳國不利啊!”
孫權說道。
“明著反對還是好的。”
“本王就擔心他們暗中行事偷著與關中、蜀地的人經商,那樣不光切不斷通向關中的商路,還會重重打擊我吳國境內的稅收。”
“到時寡人的本部兵馬就會因發不出軍餉而出問題。”
“而他個各家之中都有不少的私兵,到時吳國一亂我們就麻煩了!”
“可大王,王朗此人不管打的什麼心思。”
“可他有一句話說的很對,那就是不徹底切斷通向關中的商路。”
“任由漢軍如此發展下去,用不了幾年諸葛亮的大軍就能兵臨大江,再行當年曹操赤壁之事。”
“到時,大王您還能有第二個周郎護駕嗎,就算有,您還有第二次那樣的運氣嗎?”
孫權也是沉默不語。
如真如王朗所說切斷通向關中的一切商道,強行頒布法令與關中通商者重處,必會引起相應的反彈。
畢竟誰也不會看著黃燦燦的金餅從眼前流走。
可如果不管任其發展下去,也就如闞澤所說。
也隻是再等幾年的事,到時漢軍積蓄好力量之後就是大舉南下之時。
以從他們手中賺取的錢餉來養兵進攻他們。
於孫權這樣的想有作為的主公來說,讓其坐以待斃他是絕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