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將手中書信遞給一旁的蔣琬。
“荊州刺史兼宛城將軍費禕來報,近一月以來魏吳通向荊州的商道陸續被魏、吳的軍隊給阻斷,像是雙方提前商議好的。”
“就連那些平時給心錢財就放行的各關守軍,現在都也不再偷偷放行。”
“看來是得到了自己朝廷的嚴令。”
“隻此一月進入我荊州的商貨就少了大半,我大漢自從打通了這條商路之後就一直奉行著輕賦稅的國策。”
“魏、吳如此做這是要對我大漢釜底抽薪!”
蔣琬說道。
“我大漢是將中原、南方的茶、絲綢賣向遙遠的西方,他們兩家也得到了大量稅收好處,商人也得了利。”
“如此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之計他們竟也敢用。”
諸葛亮說道。
“相比丟掉國運,暫時損失些錢財對曹睿、孫權來說是很值得!”
“他們用出此計策也正說明,他們之中有一位發現了我國的命脈所在。”
“此計雖毒,可對我們無異是最有效的打擊。”
“這一招比軍隊進攻還要厲害。”
“如果被對方得逞,這萬裡絲路之上依靠商路謀生的人就會受到重大打擊。”
“接著就是稅收、貨物盈利減少,沒有商路帶來的錢糧,我們就隻能向百姓加派田稅,這樣下去實不可取!”
“對方這一擊正正打在我大漢七寸之上!”
蔣琬說道。
“會是何人出此之計策?”
“司馬懿嗎?”
諸葛亮搖搖頭。
“司馬懿有這個心機,也能想到這一層,可他不會用此計。”
“自從曹睿遷都鄴城之後司馬懿接手了洛陽城防,看似壯大實力,可他也被我軍與曹睿的魏軍夾在中間。”
“他控製的豫州正是中原的交通要道。”
“通商各地,向關中的貨物流動,很多商隊都要經過他的豫州。”
“通商能給他帶來不少錢糧收入,以此他也可以來養自己的軍隊。”
“切斷通商有利於曹睿的大魏江山,而不利於司馬懿。”
“這種傷己之事司馬懿不會做。”
“那會不會是孫權?”
“不太可能,本相如所猜不錯的話,應是鄴城的曹睿。”
“之前就我聽到過風聲,可沒想到吳國也跟著一起乾。”
“進入關中的貨物,他吳國占了六成,不知曹睿許諾了孫權何種好處,能讓他下如此大的決心,來配合曹睿行事!”
“丞相,那接下來我方如何應對?”
諸葛亮起身看向窗外說道。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想破此局也不難!”
“隻是要派一個合適人選!”
蔣琬說道。
“要不要我去宛城幫一幫費禕!”
“不,費文偉已經去了地方,你不能再離開中樞,我心中倒有一個最合適做此事的人選。”
“何人?”
諸葛亮一笑。
“不急,你做好關中督修水利之事,此事一成,關中千裡沃野將再加數千頃糧田,陛下好像從驪山大營回來了,正好我要進宮一趟將這些天的事情一一上奏。”
說著諸葛亮就徑直出門而去。
隻留下蔣琬在那裡想。
“人選還未定,丞相就走了,到底著不著急!”
少時,正在後宮亂竄視查的劉禪聽到相父請見,立時就衝向了前殿。
“相父,所來何事,有事你派個人來就是,要不阿鬥過去也行,怎麼還讓相父你親自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