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那陰冷的雙眸在月光的映照下,顯得愈發陰冷。
“諸葛亮、劉金不是仗著手中騎兵多嗎,那就讓他們與草原的鮮卑人、匈奴人比比。”
“這仗一開打,沒個三年五載諸葛亮彆想打贏。”
“到那時,他的大漢國力也將全部耗空,到時我們就連江東都統一了,一邊是擁有六州富饒之地的我們,一邊是被鮮卑打爛的河北、關中、西涼,你們說說到時誰輸誰贏,天下該歸何家!”
此言既出,聞者司馬師、司馬昭兄弟亦皆瞠目結舌!
父親剛剛所言,給他們的衝擊實在太過巨大!
他們未曾料到,自己的父親竟布下了如此龐大的一盤棋!
於司馬師來說,他想的就是與大魏決裂之後帶兵快速奪下中原四州,先與大魏分庭抗禮。
而後與南方孫權結盟,雙方達成攻守同盟!
以求讓司馬家在此亂世立有一席之地,學曹操當年之事以求將來稱霸北方。
而於司馬昭來說卻還不如其大哥司馬師所想遠矣!
現在在司馬昭看來,奪得四州之地後就地稱王自立,享受快樂人生。
而二子誰也沒有想到自己老爹打的這樣一場大局。
一旦草原鮮卑、匈奴騎兵南下,敵軍入關,恐怕整個大河以北的漢地將再無寧日。
而這樣,諸葛亮恐怕就隻能是,要全力應付北方鮮卑王、匈奴王等遊牧騎兵。
短時間內再也無力南顧。
司馬師咽了口口水說道。
“那樣的話,整個大河以北還有關中、西涼將全部大亂!”
“本來就是要他們亂,北方不亂我們沒有機會統一中原和南方。”
“河北、關中、西涼不亂,諸葛亮很快就會引軍進攻中原,到那時,亡的就是我們!”
“你們兩個懂嗎!”
或許是事件的震撼力過於強烈,素來以沉著冷靜著稱的司馬師,在言談間也不禁流露出一絲語氣的顫抖。
“匈奴之前不是在河套被劉金的騎滅掉了嗎,西域之北怎麼還會有匈奴人?”
一旁的司馬昭也說道。
“沒錯,當年是我陪著父親去的河套草原,勸說匈奴王與我們合擊長安,當時我看的真切,我那結義大哥帶著漢軍軍騎一路斬殺沒留下什麼活口。”
“當初,他手下那幾個人出的餿主意,將抓到所有戰俘全部以放平車輪為考量挨個殺掉,還說要一人一刀不得多砍、不得虐待戰俘!”
“當時我與父親還差點成了那劉金的俘虜。”
“幸好當時有父親在上郡任職的門生接應,要不然我們恐怕也要挨上一刀!”
司馬懿說道。
“大河套之地被殺的匈奴人隻是匈奴南部。’
“他們還有一部匈奴人生活在陰山以北之地。”
“在聽說河套匈奴被滅族之後,他們就又選出一位匈奴王帶著部隊慢慢向西遷移,一直到了現在的西域之北之地。”
“我的人找了他們整整一年才在西域北部找到他們!”
司馬師問道。
“這部匈奴人有多少兵力!”
司馬懿說道。
“匈奴已不複當年之盛況,他們於草原之前受到剛剛崛起的鮮卑人與劉金的雙重壓迫,其生存之地已大大減少。”
“在我手下之人找到他們時,匈奴隻有十幾萬部眾,其騎兵部隊也隻有數萬之眾。”
“這些兵力雖說不能直滅關中,可在西域和西涼之地對漢軍進行一些襲擊還是足夠。”
“西域、西涼之地是諸葛亮的後方,也是漢軍通商的主要絲綢之路,這是漢軍財力的主要來源,這條血脈要是出了問題,諸葛亮大軍的收入就斷了。”
“隻要匈奴人出現在西涼、西域,諸葛亮就不會坐視不理!”
“到時諸葛亮必要分兵前去相救這兩地!”
“到時我們手中真正的殺手鐧,鮮卑、東胡人就能趁亂南下席卷並州和大河以北,到時我看他諸葛亮以何方略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