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說道。
“陛下,所以我們必須在井陘關分兵。”
“你引一路兵馬北上,邊關上穀、漁陽方向的魏軍守將是田豫,此人久在邊關為將,其與先帝當年為摯友,你隻需對其好言安撫增派兵馬加強邊防即可,無需對其用兵,此人不會對我們有過多敵意!”
“而右北平方向的太守高柔是個聰明人,其守衛邊關多年,以當下之形勢,隻要陛下不去逼迫於他,我想他也願意改旗易職回歸大漢!”
“雲中郡呢?”
“雲中郡守將曹楷是曹睿嫡係,此人很可能不會交權移防,到時阿鬥要如何辦?”
劉禪問到雲中郡情況!
諸葛亮說道。
“那就隻有打了!”
“雲中郡與北方草原相連,是我漢人對抗草原的前沿邊郡,我們不可能將其留給曹睿心腹之將來守衛,要不然到時邊將引鮮卑騎兵入關,其危害不可預估!”
“雲中之地必須在我軍手中。”
劉禪說道。
“相父,要不讓魏延引兵北上,我陪你打鄴城!”
諸葛亮說道。
“陛下一再想要東進鄴城,所行為何!”
“隻要陛下說明白,老臣也可再調整進軍方略。”
“可就現在整個河北局勢來看,我帶魏延東進牽製曹睿大軍進攻鄴城,陛下以騎兵為主奪取北方邊防、是為上上之策。”
“我大漢沒人能再比陛下更好的運用騎兵遠程作戰。”
看著諸葛亮疑問的表情,劉禪張了張嘴,可最終還是未說出心中所想。
最後劉禪像是做了某種重大決定,狠狠咬了咬牙說道。
“相父你進軍慢點,我快去快回!”
說完就出大帳而去。
諸葛亮看著遠去的劉禪,對著一旁的魏延說道。
“陛下最後一句話是何意思?”
魏延看著劉禪遠去的背影、若有所思的說道。
“丞相,陛下長大了,我想他是想將進攻鄴城滅亡曹魏的大功攬於自己身上,以此來增加陛下在大漢的威望。”
諸葛亮看向魏延。
“你所說無憑,陛下不在乎這些!”
可轉而諸葛亮又說咦的一聲說道。
“不過,陛下雖無此意,可做為臣子我們是想為陛下的威望著想,這進攻鄴城之功必為陛下統籌全局所為,這一點不可變!”
魏延卻是心中說道。
“這從關中出兵的方略不一直都是你製定陛下與我們這些將軍執行的嗎,這事你有必要嗎!”
可現在諸葛亮不知魏延心中所想,隻是又重複了一句!
“可陛下最後這句話到底是何用意呢?”
聽著諸葛亮所說,魏延也不再敢說話。
在他眼中戰功才是得重要的,隨之拱手出帳去準備進兵事宜。
隻留諸葛亮一人在那裡思索劉禪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最後聰明如諸葛亮對劉禪無比了解,可還是歎了口氣,喃喃說道。
“老了,陛下真是越來越君威難測!”
隨之準備接下來的眾事。
而此時劉禪已在騎軍大營之內開始動員起來。
本來他想的很是明白。
在大軍休整完後,相父坐鎮中軍指軍主力東進,而他則帶騎兵為先鋒,大軍直撲魏軍國都鄴城,到時以大勝之威奪鄴城、抓曹睿,再給相父加十年壽命。
可現在相父的作戰安排將他直接給派去了北方奪取邊塞,以防魏軍情急之下、引鮮卑騎兵南下劫掠河北之地。
這一切相父說的有理有據,讓他無從反駁、他不得不去做。
可他又不想放棄進攻鄴城的機會。
那就隻剩下最後一個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