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師、司馬昭兩人同時眼前一亮。
“父親何意?”
司馬懿說道。
“北境的鮮卑人、匈奴人進攻河北、涼州。”
“西麵的羌人、氐人進攻隴右、漢中、蜀地,到時諸葛亮的大漢地盤必定是一片大亂!”
司馬懿陰冷的眼神掃向兩個兒子。
“到那時諸葛亮恐怕會全力確保關中、涼州,而遠在千裡之外的蜀地他恐怕就要鞭長莫及了。”
“而守在江州三峽口的李嚴和漢中太守吳懿,兩人必定會調兵西進以平羌、氐之亂。”
“到那時孫權能放過這個絕好的入川機會。”
“到時再有荊州陸遜全力支持孫權西進,孫權看到我們在中原立足未穩,又有合肥、九江的魏軍殘存兵馬未收服,他定會全力西進三峽口,趁蜀中兵力空虛之時奪下蜀地,進而將三分天下變成南北對立!”
司馬師說道。
“陸遜會支持孫權西進嗎?”
“他必會支持孫權西進,不光要支持還要全力支持!”
司馬懿斬釘截鐵的說道。
“陸遜統領荊南五郡已經多年,也是吳國公認的大都督,之前不知孫權為何沒有將吳國大將軍一職封給陸遜,而是給了與其關係更近的諸葛謹,陸遜隻得了一個輔國大將軍的封號。”
“雖說都是大將軍,可一看就知誰在孫權心中更近,朝臣也都知道吳國軍中的風向向哪裡刮!”
“這個事對陸遜和他陸家人來說定會心有怨言!”
“陸家多年的關係都埋在吳軍之內,尤其是荊州守軍,更是唯他陸大將軍軍令事從,孫權想調兵繞不開他。”
“這次要是孫權能抓住機會奪取蜀地,就必要依仗陸遜的荊州軍為前鋒。”
“對於孫權來說,這些年日益強大的漢軍讓他越來越沒有安全。”
“諸葛亮從隻有一州之地接連奪下關中、涼州、西域,還有河套。”
“近年又接連奪下並州、幽州!”
“諸葛亮手握五州之地,坐擁兵馬幾十萬!”
“而他孫權的地盤卻未能增加多少,這些年他除了拿下一個遠在天崖海角的交州之外,他的吳軍再也沒有什麼作為!”
“從一個三國第二,一下變為最弱一方。”
“之前還想趁著我東進之時奪取荊北襄陽、南陽三郡以入軍中原,可卻讓漢軍劉金搶先,吳軍損兵折將不說還丟了到手的兩座城池。”
“還天真的派人去質問諸葛亮,那諸葛亮能承認嗎!”
“你們說他孫權能咽下這口氣,放過這麼一個好的機會!”
司馬懿接著說道。
“而陸遜在統兵打下巴蜀之後,其掌握的荊州將成了連接蜀地與吳的紐帶,成為整個吳國布局中最重要的一環,其地位和家族勢力也會水漲船高,到時巴蜀之地也很可能聽命於他!”
司馬師小心的問道。
“如此,孫權要想奪下巴蜀之地與諸葛亮平分天下就隻能調重兵西進三峽口,遠離自己的老巢建業!”
“而我們到時則可……!”
“然也!”
司馬懿說道。
“這段時間我將兵馬集中於睢陽,按兵不動;其實就是在靜觀時變。”
“向西,我們可隨時支援洛陽、向北可隨時兵臨大河、向南則可直到合肥。”
“我們以不變應萬變!”
“直等到邊疆有信傳來,到時我就假意引重兵北上與諸葛亮爭奪河北,或西進搶城潼關,做出要趁北方邊亂大舉入侵關中、河北的假象。”
“等孫權的水陸主力西進之後我們的機會也就有了!”
“以前都是他諸葛亮假意向我進兵,而突然調頭進攻曹睿,這次也也賺他一回,假意攻他而打孫權一個攻其不備!”
“到時孫權必然想不到我們的真實目地是他的吳地!”
司馬師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