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之前潼關之戰、和並州之戰你們兩次奉詔調兵南下參戰,潼關戰事尚可說雙方勝負還不明朗;可並州之戰呢,大家都是領兵幾十年的將軍,恐怕早已看出雙方誰輸誰贏!”
“可你們還是奉詔調兵支援並州。”
“現在亮倒相問一問田將軍,當時你為何不向我漢軍示好而調兵南下支援已岌岌可危的大魏江山,而在巨鹿之戰時卻幾次拒絕再調邊軍兵馬南下參戰,這是為何,請田將軍知無不言!”
田豫說道。
“並州之戰邊關五郡尚有兵可調,可之後邊關守兵已是捉襟見肘;再調兵馬、那北境五郡之地將失於邊防,必被胡兵南侵;”
“五郡失守,則幽、並二州將無險可依,冀州到時也將在鮮卑、匈奴鐵蹄攻擊之下,到時百萬軍民民不聊生,我等邊軍將領將有罪於天下!”
諸葛亮看向鮮於輔說道。
“鮮於老將軍,你我是舊識了,田豫將軍所說是否為你心中所想乎!”
鮮於輔對著諸葛亮一拱手。
“一字不錯,身為邊將不能守住邊關實仍最大之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諸葛亮扶起鮮於輔雙手。
“公所言一語中的,這也就是為何我所說,功在當下、名傳千秋!”
“至此中原之亂之際,諸公能死守邊關長城防線,隻憑四萬兵力分布於上千裡的防線之上,而不讓胡人鐵蹄南下牧馬,就已當的起這八個字!”
“諸公大義!”
“此亮之心中真情所想,絕非戲言,請受亮一拜!”
“丞相言重!”
鮮於輔眼有淚痕看著諸葛亮說道。
“多謝丞相理解,有此一言,我邊官數萬將士將再無遺憾!”
諸葛亮笑著看向鮮於輔說道。
“鮮於將軍,心有所感,可不似當年單騎入蜀勸亮歸降之事時意氣風發啊!”
“這……!”
鮮於輔一時尷尬。
“幸好當時丞相未有聽我之言!”
“哈哈哈哈!”
眾人相視而笑!
隨之諸葛亮被眾人迎入廳內,看向眼前的輿圖。
諸葛亮對著田豫說道。
“我軍主力剛剛到此,請田將軍與我和征北將軍諸將細說一下詳情。”
田豫也未再讓隨之走到輿圖之前說道。
“丞相、諸位請看,我得到最新消息是!”
“現在軻比能雖然未有明確進攻的城池目標,可鮮卑主力騎兵已經將部隊分兩個方向集結。”
“其一就是我漁陽方向的赤城,這裡集結了軻比能王庭直屬的六萬精銳騎兵,還有鮮卑各部首領揮下兵馬近十萬之眾,這是鮮卑的主力!”
“而另一路兵馬由其女婿鬱築鞬帶領,現在可知的是有鬱築鞬本部鮮卑兵馬三萬之眾,另有匈奴部落羯兵、休屠兩部騎兵三萬人。”
“六萬之眾於半月前越過陰山出現在雲中之北一百五十裡之外,有奪取雲中的跡象。”
“這應是軻比能手中所有兵力;看來這次他不再是往常的南下打穀草,而衝著吞並我大漢地盤問鼎天下而來!”
“而我們加上丞相主力加在一起將將十萬兵力,還要會布在千裡戰線之上!”
“我們能集中起來的兵力最多五萬之眾,大部分還都是步兵,敵我兵力懸殊!這仗不好打!”
諸葛亮說道。
“鮮卑軍近期現在有何大的行動?”
“那倒沒有,隻是大軍已集結完成!”
“隻是……!”
田豫看向諸葛亮與魏延說道。
“現在雖然兩部鮮卑主力都已就位,可不知為何,連日來軻比能隻是派出少量兵馬向南試探,最多一次也就數千軍騎,其主力兵馬卻始終未有南下之意。”
“之前收到過一次丞相所派密探冒死傳來的消息,讓我於漁陽、上穀一帶做出有重兵防守的架勢。”
“為此我將數千兵馬和所有騎兵調出漁陽城,於前方幾處險要之地不停來回巡視留下有大軍駐紮、行動的跡象。”
“軻比能這一即要傾儘兵力南下爭雄可又不放心的猶豫心態很是反常;如此不合理的軍事行動,不知是不是他們在起作用,也不知我之前的疑兵之計能否幫到他們!”
喜歡三國劉禪為相父加壽自己卻想躺平請大家收藏:()三國劉禪為相父加壽自己卻想躺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