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問向魏昌。
“玉門關第一封告急軍報具體有幾天了?”
“二十三天!”
劉禪說道。
“玉門關告急二十三天,援兵未到,可二十多天時間匈奴八萬大軍卻奪不下一個隻有三四千兵馬防守的玉門關,你們說這是為何!”
一旁的賈穆接話說道。
“兩種可能!”
“第一,玉門關守軍頂住了匈奴大軍最強的攻勢,馬玉他們已經有了守衛玉門關的辦法。”
“第二,匈奴並未真想全力進攻玉門關,隻是在虛張聲勢,要麼圍點打圍,要麼另有所圖!”
“而要是另有所圖的話,那就隻能是河套之地!”
這時關索說道。
“可是玉門關是我軍絲綢商路之上的一舉足輕重的關口,玉門丟失絲路將被攔腰斬斷,我軍軍備依賴絲綢商路財力多矣。”
這時魏昌也說道。
“這還隻是商賈方麵!”
“從軍事來說,玉門關一旦失守,我軍將失去與西域的聯係,到時整個西域刺史府和都護府駐軍,將徹底與我們涼州失去聯係,成為斷線的紙鳶,將軍三思。”
這時牽弘說道。
“我們大軍已經進入敦煌郡地麵,要是加緊行軍,距玉門關也就兩天的路程,要不我們先去看一下,如無事也能放心東進。”
其他眾將之中有幾個也接連點頭。
反正已經快要到達玉門關,不如就去探查一下究竟!
很多人開始猶豫,開始傾向魏昌等人的說法。
此時賈穆在一旁說道。
“不行,兩天時間、來回就是四天,戰場之上四天時間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一旁的趙統也是說道。
“是,現在我們的敵手都是以騎兵為主的匈奴人,來去如風;彆說四天,就是四個時辰都有可能改變戰局,屬下同意軍師之議,馬上回軍河套!”
現在眾人很顯然分成兩個方向在想此事。
一部以魏昌、趙廣、牽弘為一方。
他們想的是,大軍風餐露宿十幾天從踏中支援於此,軍隊馬上都快要到達玉門關,不能隻因幾個匈奴騎兵的交待和一些推測就改變大軍行軍方向。
不如先去解玉門之圍,然後快速回軍關中!
而另一方是由賈穆、程武、趙統為一方的想法。
他們認為匈奴騎兵所交待之事不應忽視,而是真實可見的情報。
要不是在這敦煌碰上田彭祖,又正好是碰到他正在剿殺這群襲擾邊郡的匈奴散騎兵,他們還得不到這種情報。
敵軍並不知他們漢軍主力騎兵已經出現在敦煌。
而且他們這支騎兵部隊的行進路線,隻有一些高級軍官和前鋒探路的斥候知道。
而且這些人在行軍之中沒有一人被俘或是失蹤,那路線就不可能被遠在千裡之外的匈奴人知道;碰到田彭祖一行又抓了數個匈奴戰俘也就隻是純屬巧合,而非人為安排。
各種不確定性太多!
所以那幾個被抓的匈奴騎兵不可能是匈奴單於弄出的“蔣乾盜書”。
這也就說明了情報的真實性!
而且因匈奴騎兵襲擾。
涼州、關中各地已經在抽調兵力向著西麵支援玉門關、敦煌、張掖等邊地,雖然大多都是一些郡兵,可也更加加劇了雍涼兩地兵力空虛的現狀。
因主力外出作戰,關中本就沒有多少守軍!
再加上他們此時的推測。
匈奴很可能將自己利益最大化,先騙雍涼有限的漢軍增援數千裡外的玉門關。
而後他們借著自己一方全是騎兵優勢快速折回進攻河套、關中。
再加上之前右賢王樂胡兒所部已在河套虛晃一槍,任誰也想不到他們能在此時對朔方城殺個回馬槍!
所以賈穆、趙統等人建議劉禪馬上回軍河套,或許還來的及!
劉禪思索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