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特使此時也正在帶著隨從隨匈奴大軍東進。
“姚兄,我們真要投靠匈奴人嗎?”
一個心腹隨從問向那人。
那特使隨之側馬看向四周,這才小聲說道。
“你以為呢?”
“在下不太懂,可我看到司馬公和司馬將軍對先生十分器重,那匈奴人看似重用先生,可卻是反複無常之人。”
“你說對了一半。”
那人看向自己隨從。
“那匈奴單於就不是個反複無常之人,我姚靜也不會投身於賊。”
“我們此行目地隻不過是協助匈奴人由河套攻入關中,隻要匈奴的鐵騎踏上關中的土地,諸葛亮的漢軍就會與其死戰到底,我們就完成了大將軍所托之事!”
“我等受大將軍提拔重用之恩,豈能從賊。”
“那您剛才答應那匈奴單於的話……?”
隨從不解的問道。
姚靜說道。
“我們現在在人家軍中,就是將性命握於他人之手,彆人可用我們,可也隨時能殺我們。”
“不臣此人反複小人,我若不答應他,事後必被其所害,如此隻是虛應故事而矣!”
“等到他的騎兵一開戰,我們就想法脫身而去!”
“投效於他,哼!”
“我們豈會從賊,諸葛亮是亂臣賊子、匈奴人更是亂賊。”
“不臣是草原鷹、諸葛亮是關中虎。”
“我們隻是以大將軍之謀讓其鷹虎相爭,等到他們拚到兩敗俱傷之時,那時大將軍已解除身後之患,到時提重兵西進、北上。”
“一舉可收複故土,到時大將軍就可一統天下。”
那人越說越興奮,看著隨從副使說道。
“到那時我們就是新朝開國功臣,將有享不儘的榮華富貴!”
隨從說道。
“可引匈奴入關中,到時關中數十萬百姓可是要受滅頂之災,我們之前的計劃就是引大軍入河套襲其草場屯堡、牽製漢軍兵力,沒說要讓匈奴進入關中,這是不是也太過……。”
“唉……!”
那人還未說完,姚靜便打斷他說道。
“大丈夫成事豈會沒有傷亡,做大事之人不要從小事入手,那樣會耽誤你對全局的掌控。”
“這可是大將軍說過的話!”
“如隻讓匈奴為害河套,不會傷到諸葛亮根本。”
“隻有引匈奴鐵騎進入關中劫掠,才能對諸葛亮的民政予以滅頂之災的打擊,到時他在數年之內將再無力南下中原與大將軍爭雄!”
“這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姚靜看著眼前之人有些頹廢。
隨之說道。
“各為主、各謀其事也!”
“鄭兄,當年新城孟達被大將軍急兵突進所滅,你我投於魏國,本想做出一番事業。”
“可結果如何,你我在魏國被人當作叛臣對待,處處受到打壓,以至於窮到無官可做。”
“要不是司馬公相護,你我能否有今日還難兩說!”
“士為知己者死,雖死而無憾!”
“我們這條命在新城之事後就已賣給了司馬家!”
一日之後。
一處草原白樺林中。
一個匈奴人看著快步而來的小兵,急切問道。
“有沒有?”
“來了,對方一行數十人,有二十餘兵甲護衛,其他幾十個皆是布衣民夫。”
“趕著十幾輛大車正朝這邊而來。”
此話一出一旁的樂胡兒說道。
“總算沒白等,就算著這一兩日就是他們給屯堡兵送軍糧的日子。”
隨之對著身旁部將一擺手。
“準備動手,記住一定要儘力抓活的,漢軍互相之間喜用暗語接話,而且時常變換,要不然我們就是扮成運糧隊也進不去這屯兵堡!”
“是,明白!”
少時,一隊車隊出現在匈奴人埋伏的密林之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