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北方漁陽、上穀與鮮卑大軍即要決戰之時,中原的司馬懿、司馬師父子也在緊鑼密鼓織著自己統一南方的一張大網。
而於南麵。
孫權也未閒情坐等。
他自從再次兵敗合肥之後就開始於大江以南休養生息,坐觀北方局勢。
現在的孫權未在都城建業之內,而是帶著兵馬水軍順江而上來到了柴桑城外。
孫權立於樓船之上看著滔滔江水對著身邊的呂壹感歎道。
“中書,要是我大吳陸軍能有水軍一半善戰,朕又怎麼會在合肥城下五次拆戟,難道真就是朕不善用兵?”
呂壹馬上拱手說道。
“陛下何必如此妄自菲薄自己。”
“我主天縱之才,以少年未及弱冠之年從父兄手中接手江東亂局,以一己之力安定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又聯劉抗曹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使得我江東得以喘息發展,此等功績何人能及?”
“陛下乃是天下少有的禦民、統兵之英主。”
“那合肥之戰不過是時運不濟,非戰之罪也。”
孫權聽後,微微頷首,神色稍緩。
“中書所言極是,朕也知那合肥之戰非朕之過,隻是每每想起,心中仍是憤懣難平。”
“而現在諸葛亮遠征幽州,西川之地兵力空虛。此乃我大吳一統天下之大好時機,朕豈能坐失良機?”
呂壹聞言,心中一動,連忙附和道。
“陛下英明,此乃天賜良機,我大吳自當趁機而起,一統天下,成就千秋偉業!”
孫權說道。
“現在朕領水陸大軍西進,陸遜、他們都到了嗎?”
呂壹一拱手。
“都到了,大將軍與其他各部將軍都已在柴桑江邊迎接陛下!”
說著呂壹手一指向岸邊。
孫權看著岸邊已有大大小小文武官員在迎接天子樓船!
孫權看向呂壹說道。
“朕將各軍將領招到接近荊州之地的柴桑城議事,而非在帝都建業,這其中深意中書可知。”
呂壹說道。
“陸家駐軍荊州多年,勞苦功高,陛下這是體恤下情,讓大將軍等人免於長途奔波之苦,這才將國議地點定在與荊州相鄰的柴桑,這個臣深深領會陛下心意!”
呂壹在說深深二字之時語氣咬的很重。
孫權看著呂壹點點頭。
“傳令靠岸!”
樓船一靠岸以陸遜、陸瑁為首一眾荊州文武在陸遜帶領之下齊齊向著孫權行以大禮。
“拜見大吳陛下,吾皇萬年!”
孫權卻是急行兩步上前親自扶起陸遜。
“伯言,數年未見,你又瘦了,看著讓人心疼,快快起身,無需多禮!”
直到陸遜站起來兩人互相寒暄多時。
孫權這才如剛剛想起一般對著眾臣說道。
“都免禮!”
眾人將孫權迎進柴桑城。
應走的禮節一一走過。
最後孫權才對著一旁的呂壹說道。
“開始吧!”
呂壹起身對著眾人說道。
“大將軍、諸位將軍,據我軍得到的軍報,現在北方局勢是十年以來最為混亂之時。”
“數月之前剛剛攻入鄴城滅掉曹睿的諸葛亮又受到北疆五部聯軍的進攻,現正在苦戰。”
“而剛剛叛魏於中原自立的司馬懿也是根基淺薄,無力對我軍造成威脅,而因諸葛亮長年將用兵重心放於北方一帶,現在蜀地是前所未有的空虛。”
“在幾次大的軍議之後陛下決定趁機西進。”
“趁蜀地西川兵力空虛之際一舉奪下川蜀之地,而後控製整個大江。”
“而得到益州之後我大吳人口也將增加近一半,到時可與諸葛亮、司馬懿爭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