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樹影籠罩著四層的獨棟小洋樓。翻進後院的小花園,穿過狹長的鵝卵石走道,遊嘉用機械鑰匙打開銅門鎖。
破產清算之後他們家的這棟老房子正門就被貼上了封條,再也沒有人進入過。
正門走不了,就隻能從花園翻回去了。
陽光透過玻璃透進來,落下一片窗外斑駁的樹影。
地板上原本鋪設著的波斯地毯和皮質沙發早已被搬走,隨著遊嘉開門的動作空氣中原本靜止的灰塵重新飄揚起來。
家裡值錢的家具和擺設早就被搬空抵債,一點也看不出昔日的模樣。
遊景愉生前很愛收藏,收藏品包括但不限於各種古玩佛像,但如今剩下的也隻有幾本零零散散的書了。
二樓書房。
書櫃裡麵原本放著裝飾用的瓷器和玉石早已被取走,幾株綠植也因為常年缺水而枯萎,輕輕一碰就落下大片的葉子。書櫃上原本被妥善保存著的書籍也淩亂不堪。
書櫃第三排放著普魯斯特全集。
遊嘉記得自己最後一次離開家的時候遊景愉剛好就在看這套書。
遊嘉伸手從書櫃上抽下其中一本。
《追憶似水年華》,馬塞爾·普魯斯特著。
擦掉上麵一層薄薄的灰塵,翻開書封頁。
《追憶似水年華》這本書遊嘉也看過。
讀高中的時候有一陣子她很愛看書、看各種各樣的小說。
遊景愉很愛買書,但又總是買了一堆書不拆封隻是放在書櫃裡麵。她以前總說遊景愉根本就不愛看書隻是喜歡那種把書堆滿書櫃營造出來的書香氛圍。
但她同樣又很清楚,遊景愉隻是工作太忙了,實在是沒有時間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看自己喜歡的書。
所以她總是待在爸爸的書房裡,替爸爸來看這些他想看卻又沒時間看的書。
《追憶似水年華》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長篇小說,算是一部意識流的代表著作。全文以第一人稱敘述者“馬塞爾”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記錄下來,通過回憶串聯起他的一生。整個故事並非線性敘事,而是通過無意識記憶的形式出發,將零散的時空片段組合起來編織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遊嘉對這本書最清晰的記憶就是普魯斯特在這本書中提出,人無法真正擁有過去,但通過感官觸發的無意識記憶可以超越時間的流逝,重建過去的真實體驗。
要問如何將瞬間轉化為永恒?
唯有通過創作才能將碎片化的記憶變成不朽的文字記錄,從而抵抗時間的虛無。
說真的,這本書一共有七卷,很冗長,但遊嘉那段時間卻真的很沉迷於這本小說中普魯斯特所表現出的時間複活一般的魔力。
時間複活……將瞬間轉化為永恒……通過創作將碎片化的記憶變成不朽的文字記錄,從而抵抗時間的虛無。
遊嘉翻頁的手忽然頓住。
《追憶似水年華》被丟在了桌上,遊嘉開始在書櫃前翻找起那些被弄亂的書籍。
終於她找到了一本書,一本封皮上沒有任何字的書。
打開鎖扣,書封頁上隻寫著八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