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自己孫子,也讓他們知道知道,真不是他偏心眼,實在是這家裡的幾隻郎沒那個天分~
至於四房的六郎,他壓根就沒多考慮。
老大考了十多年才考上秀才,六郎才剛跟著五郎學了兩天就想去縣城上學堂?
想的太容易了!
他們沈家就從老大是秀才之後,很多大事都自然而然的讓他來拿主意。
老四收養孩子也是下意識的想讓老大來定。
以前他們沈家也是富過的。
當時沒混好又犯了錯被趕回老宅過上了這樣的苦日子,但他還是知道該往上走的法子的。
科舉就是他們這一支難得的好路了!
也因此他們沈家定下了初一十五這兩天讓老大的回來。
除了這兩天不用下地之外。
其他的時候都必須下地乾活。
因為他不想再讓他的子孫後代混吃等死無所事事。
主家把他們當成狗一樣的攆回來,並在私下裡說和他們斷親,以後他們隻能靠自己,靠小一輩了啊!
他這幾個兒子隻有老大有點讀書的天份考上了秀才。
其他幾個……不說也罷。
老大能教給家裡的孩子讀書認字。
能科舉的最好,就算沒有這方麵能耐的,多認識一些字去當個掌櫃也不錯。
至少不用地裡刨食的受苦受累。
這也是為什麼他說定了,隻要孩子能去縣城讀學堂就由公中出銀子供。
你不出錢,以後孩子萬一考出名堂來,沈家怎麼有臉要沾光?
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兄弟。
他們老兩口也不管彆的,就是想再回京都過好日子!
兒孫沒過過那種日子,他們夫妻倆過過啊!
那才是人過的~
*
三房。
沈老三和他媳婦滿是局促的看著沈老四。
“爹說問大哥,大哥萬一不同意咋整?”
沈老四毫不在意的道:“這是咱們三房、四房的事,大房的不同意咱們就自己送唄。”
“可……家裡,銀子不太湊手。”
三房兩口子都是老實巴交隻知道乾活的,要不是這次五郎差點丟了小命。
這小子這兩天又努力了很多,沈老三也不敢衝進堂屋找爹娘要孩子去學堂的銀子。
老頭子一說等大哥回來商量,沈老三就沒底。
這不,等老四從堂屋裡一出來,他就把人叫屋裡來商量了。
“那……”沈老四的損招還沒說出來,就見三房的門簾被從外麵掀開了。
沈老二夫妻倆一前一後的走了進來:“咱們這十幾年供老大讀書啥時候湊過手?
你們倆就太慫,把孩子送去縣城,隻要人家學堂留下了咱們家的崽。
那爹娘就必須出這銀子,不行就去老大家裡吃喝。
大哥不會趕人,但大嫂會。
大嫂會幫著咱們讓爹娘出銀子的……”
大哥裝也得裝著大方,畢竟這些年是他們大房欠了家裡的。
可他們的那位大嫂可不是一般人。
彆以為他不知道,家裡私底下分家就是大嫂掇倒的。
老三、老四輪流去堂屋說了啥聊了啥。
他們二房離的最近,拿個碗扣在牆上就能聽到清清楚楚的。
老兩口既然說了要讓他們家倆兒子也去縣城讀書,那就得和老三老四商量好。
比如住在老大那裡。
這事兒大嫂肯定不同意,得他們哥仨一塊使勁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