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
武鄉試在臨陵府開考。
從這年開始,往後的武考鄉試,如鄉試一樣,每三年辦一次。
參與的人雖然比不上鄉試的人多。
但在第一次武鄉試,參與的人也不算少。
有正兒八經考上來的武秀才,有武生員,有憑家底父輩而成的武監生,還有用銀子向朝廷捐出來的偽武者。
分為文考、武考,如以往一樣,文考主要是武經七書,另外還有打仗、對戰、軍事等各方麵的考校。
武考比武院試更嚴格。
策馬騎射,共射九箭,射中三箭者為合格,其中兩箭躺中紅圈為上等,其他為下等。
進下一場,少於三箭者直接淘汰離場。
再就是開硬弓,舉大石,力氣要求提升了很多,更加嚴格。
一牛之力,三牛之力,五牛之力,三牛之力以上者進行下一場,否則淘汰。
據說第二場的武考就淘汰了一大半的武考生。
再從文考、武考的所有上等秀才中,錄榜發案。
而中試者皆稱為武舉人!
第一名為武解元。
京城的內閣大學士葛子凡仍然擔任主考官,另副主考官除了巡撫,還多了兵部侍郎。
轉眼半月過去,武考鄉試結束。
武解元,沈慶遠。
其實在最後的武考考場上,與沈慶遠差不多的武考生還有一位,隻是那人的力氣小,後勁不足,被沈慶遠給激敗了。
沈慶遠是武解元,那人占了第二的名頭。
有人說同樣成績下,長的好的占優勢。
還有人說,自己若是主考官也會這樣。
站在麵前的倆人,一個貌比潘安,玉樹臨風。
一位如黑白無常,孩童見啼。
同樣的情況下,你選誰?
“不公平!”
“沈慶遠根本就沒有那能耐,要不是他長的好……”
“這位兄台是在質疑主考官大人,還是要挑戰我,我沈慶遠都應著?”
“……”
武考鄉試結束的那天,有人小聲的罵沈慶遠憑臉上位。
正好被沈慶遠聽到,向主考官大人請示,誠心的與這位同年進行了友好的切磋和交流。
按著好是一頓揍。
在臨陵府武考鄉試的眾武者,再次看到沈慶遠,那都叫一個服服帖帖……
*
沈書凡離開臨陵府的時候,給師兄傅浩安留了一封信。
信裡麵的內容是地址,傅浩安給他的那些銀子都放在那裡。
他是想讓師兄拿走。
師兄給的真誠,銀子也多,但沈書凡也並不是什麼東西都收的。
這些都是師兄母親的遺物,還是師兄自己留著比較好。
他係統空間裡的東西已經不老少了……
大剛鏢行在臨陵府城外的一個車馬行歇腳。
小少爺孫昊成了武舉人,還有沈舉人他們要往家裡捎的信,他們要趕緊趕回寶澤縣。
一下子出了好幾位舉人,還有自家少爺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