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題記下。
整個貢院的考場都陷入了安靜中。
除了沉重的呼吸聲,甚至連個偶爾的研磨、鋪紙之類的動靜都聽不著。
雪災?
賑災?
是否?
多麼簡單的題,這解題的思路也會有很多。
越是如此,就越是難。
因為沒有人知道主考官主要想考的是哪一塊?
其實往年的試題上,也有的考生認為題出的過偏,但也還在能接受的範圍。
但這次的題卻是隻能聽到抽氣聲!
要說其他的題在解的時候還能稍微的保持一些中立的想法,但這題你再怎麼破題也中立不了!
是否都給你提出來了!
你敢在這上麵破題使小心思,閱卷官有很大機率就會棄掉你的卷紙!
你連個題都解不明白,豈能讓這樣的人上榜?
沈書凡一手往硯台裡倒了點水,一邊輕輕的磨著,一邊整理思路。
隻看出的這個題,從明麵上看的話,會往朝廷要往治理災情,嚴抓賑災的事情上。
是否卻似乎又是兩個極端。
可以理解為做還是不做,也可以理解為彆的?
可朝廷裡的事實卻是,直到過年的時候,朝廷上天天提賑災,但卻並沒有人去做這件事。
還是有的,就是太子妃薑楚楚賣了自己的鋪子,以太子的名義在城門外建棚施粥。
從年前一直到現在。
一天一頓,稀粥,卻也是城外的那些難民難得的飯食。
就算如此,據說難民的屍體每天還是要成車成車的拖走……
出這樣的考題,是做表麵文章,還是想要找能解決此事的人?
武將大將軍府倒是守護了邊境,可沒有足夠的糧草,甚至還需要自己拿錢倒往裡添。
如此也是沒得個好下場。
文官裡是以謝丞相為首,連京城城門外的難民都無視的人,還指望著賑災?
而普通民眾的立場更不好入,這裡可是等級鮮明的東慶國。
不管是從文官還是從武將入筆,都不太妙啊!
民眾的立場更要不得。
沈書凡已經麵無表情的磨好了磨。
這題看似有很多條路,事實卻又是相當難解。
出這題的人,心眼兒壞透了!
這個題不易解,那就先放放。
否則鑽進這個題裡,大概率一天出不來。
自己感覺難,其他人也是一樣難。
也難怪這次的會試第一場的題量如此少,看來就是為了給他們這些考生充足的時間做題。
刷刷刷!
沈書凡把稿紙鋪好,先寫了其餘的題。
明經、經義各一道,難度也有,但對比下來的話,感覺還是更容易一些的。
半個時辰之後,各個號舍裡都開始陸陸續續的寫了起來。
大多數是如沈書凡一樣的先寫了其他的題,有少部分順著自己的解題思路先把草稿都打了一遍。
時間過的很快。
轉眼,到了晌午。
沈書凡把考籃裡的飯菜拿出來吃。
儘管眼下已經是農曆二月,但涼飯,涼菜,涼水的,這一小口一小口的吃下去,肚子裡還是涼餿餿的。
可飯菜還是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