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試入榜的第二次的排名特意呈到龍案前。
東慶帝直接扔了砸到主考官的腦袋上:“朕要的是能為朕解決問題的官員,而不是酒襄飯袋,這些繡花枕頭的東西,朝廷還不夠多嗎?
你能乾就乾,不能乾滾!”
主考官被罵的狗血淋頭,抱著又沒發出去的榜重新回去。
這次的用時更久,足足三日才出結果。
眾閱卷官們把三場試全考的舉子們的考卷全部找出,重新查閱。
隻要是實事求是類型的解題思路的,全部都單獨抽出來,再從這些考生裡排名入榜。
第三次呈到東慶帝禦案前的發榜奏折,還有一、二甲考生的抄錄題稿。
東慶帝看完還是不高興,不過這次並沒有讓他們再重新整。
名次才就此定下……
*
太和殿上。
眾考生都在認真的解題中。
若不是此次是殿試,有皇帝在,好多人都想抓耳撓腮了。
太難了!
眾所周知的殿試就是策問為主,更側重時政分析,以東慶律法為輔,再以四書五經為支撐,寫出來的東西總不會太難看。
可皇上出的題,針對性太明確了!
要說以前的科舉考試中針對的是朝臣,如丞相等。
這次卻是直接對上了皇上啊,他們有多少條命也不敢敷衍、更不敢說陛下有罪啊!
天災,罪己詔,國庫空虛。
哪一個都像是在讓他們用題意往陛下的臉上拍啊?
可不這樣解,這題就沒法做!
沈書凡認真的想了一會兒,就平靜的磨磨,攏袖,下筆,書寫。
有的舉子眼睛的餘光看到沈書凡動筆了,也不再猶豫。
會試發榜日,沈書凡是榜首會元!
他因為身體不好沒去看榜,其他人都去看了。
尤其對於沈書凡這個會元的卷題看的更仔細,甚至還有人特意抄了一份回去。
與自己的同窗等都很深入的解過這位沈會元的卷紙。
得到的結論也是很統一:直接,尖銳,就事論事,不摻雜一點水分,該是誰的錯就是誰的錯,在卷紙上絲毫不避諱。
但他得了第一!
當時還有人說這位沈會元走不長遠,但此時的殿試,那些認真研究過沈書凡卷題的考生卻是暗自歡喜。
沈會元的習慣是就事論事!
他們也如此,鐵定沒錯。
也有人投奔到各府衙門,多多少少的聽到朝堂上的事情。
丞相以及六部等官員上奏折請旨陛下寫罪己詔的事情也是聽聞過的。
朝廷已經做出來的事,那他們寫下來肯定不會錯!
這麼一想就不難了嘛!
有那麼一小部分的考生就提筆揮毫的寫下:
天災乃天降災禍,
……陛下的罪己詔乃應天命,
……縱然國庫空虛,最有效的法子就是增加賦稅徭役,讓百姓多多上繳即能解決。
還有人寫的非常的中庸,反正知道自己不會落榜,就算是進不了前三甲也無礙。
畢竟這題是真能要命!
太和殿上,眾考生揮毫潑墨的解題。
文臣武將們一個個的安靜如雞,或站或坐的盯著。
他們也想知道這些考生們能考個什麼樣子來給他們的這位陛下看?
殿試所考,按往年要求,所解之題寫出的字數約為千字左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