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為了能尋個一官半職的機會……
若是能在恩榮宴的詩比較有名,對於眾人的任官也有益。
但這個東風,他們能乘上的可能性很小……
一個時辰後。
恩榮宴上所有進士們寫的詩都謄寫了一份送進了禦書房。
東慶帝看著這些詩,連連點頭。
“不錯,言之有物。”
當然了,也僅僅是不錯。
在看過一甲的三人的詩作之後,其他人還能被他們的這位陛下讚個不錯就是很高的評價了。
“大伴,這些人裡麵就沒有一個寫菊的嗎?”
大太監趕緊過來打開了所有詩的目錄,並道:“回陛下,新科進士裡麵確沒有寫菊字詩的。”
不是不想寫,而是寫不出與這三首類似的感覺。
與其生編硬套,還不如寫他們擅長的或者早就準備好的。
因為他們都清楚,這三首詩肯定是要被人放在一起的,到時候他們寫的那麼差的詩,若是也放到了一起,硬拚成了四君子之詩,那豈不是要給這三首作配?
所以,結果就是,其他進士們都選了其他的花為題作詩,獨獨沒有寫菊的。
第二天的朝會上,東慶帝給所有的大臣們下了任務:“讓你們各府的小輩都寫一首詩,以‘菊’為題,寫的好的有賞!”
“……”
知道恩榮宴的進士們寫詩的花裡沒有菊的禮部尚書:……所以他隨意的扯了一個題,陛下這是又扔回來給他了?!
這一天下朝回來的各位朝臣的府裡,所有的門客、夫子都是最忙的。
紛紛忙著作詩呢!
寫完就馬上差人送去了皇宮,由專門的小太監在那裡等著。
據說,最終丞相府的嫡子略高一籌,他寫的菊之韻被陛下點名挺好,並歸到了一甲三位進士的詩裡,並稱為:東慶四君子。
謝丞相心裡發苦,他是真不希望自己的嫡子被陛下看重。
謝陸明這個二兒子,離他越來越遠,心思他也越發看不懂。
就比如這首詩,他明明找了府裡的所有的人替自己的大兒子做了,與謝陸明的詩是一同送去皇宮的。
但皇上一眼就相中了謝陸明的,這讓謝丞相很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