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
看什麼?
改革是必然,攔又攔不住。
想攔的人,也不會坐在會議室。
沒上會討論,尚能以陣痛敷衍,如今問題嚴重性,已經擺在桌麵,視而不見,會議記錄傳出去,事後不得被追責?
邱凱一時之間,思緒飄遠。
小秦不是大膽,而是看得更細,所作所為才看起來激進。
可四十多個城市,齊齊行動,未知難點,又肯定不會少。
……
沉吟良久,試探性提議。
“即便這樣,也不能忽視同步進行,所帶來的影響,稍顯冒險啊。
這樣如何,沿海城市與省會,間隔一段時間做緩衝,比如兩個月,或者三個月,同時,針對物資流轉,進行嚴格管控,減少損失。”
聞聽此言,薑炳良眉峰微揚,立馬附和。
“不錯,緩衝時間,必不可少。”
說著,看向秦青川。
“小秦,下月開始沿海並軌,待三個月後,一切捋順,全省會實施雙軌,重疊進行,你回頭重新細化提案,隨後再上會討論。”
局麵和預期如出一轍,秦青川心中暗喜,卻麵不改色,甚至故作為難。
前世,有領導曾給上過課。
古代軍師,習慣給出上中下策,以供選擇,無外乎,拿上策誘惑,拿下策對比,形成一種中間偏好的錯覺。
在北大期間,學習心理學後,終於明白,這玩意叫丁格爾現象。
簡單來說,當被提供多個選擇時,人們會傾向於中間選項。
“薑處長,間隔三個月,我也做好了詳細計劃,不過……”
說著,重新拿起一份文件。
“不過,相較於沿海完成,再啟動全省會,物資流轉壓力大,相較於同步進行,未知難點,又沒有足夠時間協調處理,我覺得兩頭不討好,有些不合適。”
“合適不合適,討論討論嘛。”
薑炳良卻不以為然,說完,招了招手。
“拿來看看再說。”
新提案具體如下:
4月,沿海城市做準備,比如,搭建批條中心,啟動民生物資儲備池,5月到10月,為期半年,逐步放量。
期間,7月開始,全省會進行雙軌過渡,9月做並軌準備,10月到明年3月,同樣是半年時間,逐步並軌。
再然後,4月份,剩餘城市,用兩個月雙軌過渡,一個月做並軌準備,剛好趕在12月底,完成全國並軌。
此時,連同宋廉明在內,四人圍在一起,邊看邊討論。
約莫十幾分鐘,薑炳良微微帶笑。
“小秦,你啊,到底還是年輕,同步進行,太過冒險,逐步實施,物資流轉壓力又大,反而這套折中方案,兩方麵困難都有所減緩,才是老成之見。”
邱凱不住點頭。
“不錯,既有時間處理未知難題,又有效限製損失,可不是兩頭不討好,恰恰是兩頭兼顧。”
說話間,眾人歸位。
薑炳良率先舉手。
“這份提案,我讚同,你們的意思呢?”
邱凱毫不遲疑,立馬跟上。
“我也同意。”
宋廉明沉思片刻,緩緩開口。
“相較於冒險,與大額損失,我也覺得折中更好。”
唯有張思敬,看了半天戲,想起之前,秦青川說過,來年12月底要徹底完成,終於回過味來。
好小子,繞來繞去,立場悄然調轉。
不用去據理力爭,反倒是薑炳良和邱凱,還要抱著給上課的心態,給小秦解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