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就三間茅草屋,一目了然,能看到的就堂屋角落裡幾袋子稻穀。
徐文俊可是記得收了估摸著有個三四千斤糧食,糧食去哪了?
心裡有著大大的疑惑,站起身喚阿娘過來,他阿娘也不問什麼就過來了。
“阿娘,咱家剛收了糧食我怎麼沒看到,去哪了?”
趙氏臉上一愣,沒想到自己兒子會問這個,想了一下,眼神裡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意思,微微一笑:“還知道操心家裡的事了,等會回去了再和你說。”
說著回頭下田繼續忙活了起來。
徐文俊心裡的疑惑更深了,難道還一兩句話說不清楚?也不好繼續追問,隻能耐著性子等著回去再說。
村裡各家都是吃兩頓飯,上下午各一頓,具體時間就看各家了,很多時候晚飯吃的早還會繼續勞作至天暗才歸家歇息。
申酉交接時分,農田裡陸陸續續就會有婦人先行回家做晚飯,男人們會稍晚點回,到家的時候飯已做好。
徐文俊跟著趙氏先回了家,趙氏簡單清洗下就開始做晚飯。
一大瓢米糠混著少許碎米和一大把泡好的黃豆放入陶鍋裡,加點水進去慢火燉煮,等燉熟的時候放點野菜進去,曬乾的野菜也行,最後放少許的鹽巴一攪拌,一頓飯就做好了。
農家都是這樣做法,不以味道為目的,飽腹而已,區彆在於每家燉的食物的不同。
南方產稻穀,但精米太貴,每天舂出來的精米顆粒完整些的會收集了拿去賣錢,碎米留下食用。
農家大多會在碎米中摻雜各種豆類,各種蔬菜野菜,能偶爾混進幾條肉食的算是小康水平。
徐文俊家裡這種以米糠為主,摻雜其它的算是最窮的。
在城市,世家,官員,大賈這種精英人群那自然講究的是色香味俱全,主食做法因地製宜,南方以米飯為主,輔以小麥磨的麵粉製品,比如各類餅食,麵條類。
北方則反過來,以麵粉製品為主。
煮主食用的器皿也是單一,陶鍋。
陶鍋也就是釜的縮小版,也可以叫做小釜。釜底抽薪,破釜沉舟這個釜。有錢人家也有用鐵質的,叫做鐵鍋。
這個鐵鍋和後世的完全不是一個東西,後世鐵鍋是用來炒菜,講究的是一個薄,上熱快,炒菜有鍋氣。
這個時候的鐵鍋比較厚,用來燉煮,實際上也就是個死沉死沉的鐵罐子。
普羅大眾一碗主食搞定吃飯問題,有錢人當然不止隻吃主食,菜肴也是豐富的很。
高端人群的廚房或者去飯店吃飯的菜肴主要做法有烤,煮,蒸,膾。
第一種烤,肉食類的多用此法,鐵板烤,石板烤,將肉食架起來烤。人群越是尊貴越喜歡用烤的做法,上流社會的人吃的最多。
再就是煮,煮的做法就更多樣化,平民化了,畢竟吃主食都是煮的,對於煮的理解更高。煮的時候各種食材的配搭,調料的比例等方法層出不窮。
還有蒸,北方的主食大多用蒸,這個時候的人們對蒸用在做菜上也是極為拿手。還有小吃類比如卷,餅,糕等都是用蒸。
最後一種做法是膾,就是生魚片,也有羊膾。總體來說,能吃的起的話吃食還是挺豐富的。
徐文俊家裡今天除了主食還多了一樣菜,魚羹。
將魚切塊放入陶鍋,放入生薑片,放水煮沸。
趙氏拔了一個白蘿卜,魚快煮好之時將白蘿卜切片放進去,最後起鍋放少許鹽巴,沒有調料簡單的很。
徐文俊幫趙氏燒火,也不說話,靜靜看著趙氏一頓飯做好,心想這種一鍋燉的吃食要吃到什麼時候啊?
他前世可是位饕餮老客,不精不吃,有好吃的山也可鑽,水也可過。
自己的生意失敗,後來父母離世,開始躺平也就沒事給自己做點好吃的,廚藝很有過些研究。
徐文俊將上午剩下的白粥倒入剛煮好的糊糊裡麵,攪拌一下端上了桌。
這時候父兄二人也剛好回來。
深秋的傍晚有些微風,日頭僅剩一點溫度,有些涼意。
村裡各處炊煙嫋嫋,呼喚小孩歸家的聲音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