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耶娘就起床了,聽到動靜的徐文俊馬上也起身。
阿娘今天伺候菜園,打算再種一茬白菜。
阿耶和大哥兄今天把茅屋的房頂補一下,馬上十月了,雖然南方有十月小陽春之說,但說不好哪天就冷了,最好提前準備。
小文俊背著背簍,背簍裡放著柴刀,泥鏟子向山上走去。
太陽還沒溫度,露水打濕褲腳,剛到山腳聞到一股桂花香,徐文俊不由想到桂花糕,桂花酒,好東西啊!
以後有錢再說,今天的目標是藥材。
由於提前已經踩過點,上山後不久就左拐走進茂林裡。
走不多遠在一片岩石附近就看到稀稀朗朗一片綠蔥蔥的植物,也就跟小文俊差不多高。
這植物手指粗的直莖,直莖上一輪一輪長著整齊的葉片,葉片有點像大號的竹葉,頂端是彎曲的。
徐文俊蹲下來,用泥鏟小心翼翼的順著植物根部挖下去,還好這植物喜歡長在陰暗有岩石的沙質地,雖然是沙質地,也是費了老鼻子功夫才將這根莖完整的挖了出來。
隻見這肥大的根莖一節一節的有點像生薑,這可不是生薑,徐文俊認識此物叫做黃精,這節一頭大一頭小,像雞頭,又叫雞頭黃精。
黃精有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之功效。既可以用藥,新鮮的還可以用來煲湯,煮粥,食用。
黃精還有個名字叫做仙人餘糧,道士辟穀就是吃的黃精,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它的價值了。
挖出的這根黃精徐文俊一數,節數有十五節,黃精年份很好計算,一節一年,代表這棵黃精年份是十五年。
這要在後世十五年以上的野生黃精難找了。
黃精本身價值也沒那麼高,種類有幾種,最貴的就是這雞頭黃精。
後世的野生雞頭黃精新鮮的也就幾十塊錢一斤,野生的哦。
貴在哪裡呢?貴在炮製方法。
黃精炮製講究一個九蒸九曬,首先清洗,長的像生薑樣的黃精清洗很麻煩,不能留土,要不做成會吃到土味。
因為是埋在地下,會有些黑邊,用竹刀把黑色的部分全部切掉,用竹刀不要用鐵器。
洗淨風乾開始第一次蒸製,最困難的一步在這裡,需要連續文火蒸製24個時辰,不能斷火,注意加水,每次蒸製出來的藥汁是精華要留著。
第一次蒸製完成後露天晾曬,曬的時間要根據天氣判斷。曬乾後繼續第二次蒸製,每次蒸製都比前一次少兩三個時辰。
第三次蒸製曬乾後需要讓黃精吸收早晨的露水,要讓黃精滋潤的恰到好處,不能太乾也不能太濕,潤到合適了才開始蒸製。
如此重複到第九次蒸製才算完成,最後把留下來的黃精汁倒進九蒸九曬後的黃精裡,充分攪拌,泡一晚上,再最後一次日光晾乾才算炮製好了黃精。
炮製好的黃精是黑褐色的,聞起來是清香的,吃起來是甘甜的。
炮製的過程中很多步驟,一個沒注意好都會導致炮製好的黃精變酸,那就整個前功儘棄。
炮製過程中每次晾曬都看準天氣,後麵要有三個晴天來保證黃精晾曬充分。
總之太多細節需要注意,不然影響成品,這才是真正的古法九蒸九曬黃精。
後世買的號稱九蒸九曬野生黃精幾百一斤,想都不要想,新鮮黃精七斤左右才能出到一斤成品,本錢都不夠,還不說這麼繁瑣的人工。
後世有真的九蒸九曬也不會有這麼正宗,都是每次蒸幾個小時,沒誰堅持蒸48小時的,再就是直接泡黃酒蒸,並非古法流傳的講究水冷熱之彆,火文武之分,餐飲晨露的各種細節。
整個炮製過程如果日頭充足,晾曬順利最早也需要三十天左右才能出一批黃精,不得不說貴的有道理。
徐文俊當初從隔壁的老醫生那裡聽到這個繁瑣的炮製方法都覺得不可思議,花同樣的精力去做彆的事創造的價值肯定要強過炮製黃精。
不過這個時代就合適,現在的人工不值錢。
而且黃精是莖上結果,成熟自然落地再生長,不過分挖掘會持續的繁殖,算是穩定的來錢方式。
徐文俊挖了幾根就停手了,沒挖太多,其中二十年以上的黃精都不少,他並沒有打算靠自己一個人來炮製黃精,一個人也做不到。
目的達成,徐文俊尋著來時的路慢慢走回去,一路上兩眼尋找著雜草叢,偶爾看見自己要找的某種野菜便過去挖了起來,順手丟進背上的背簍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