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刺史的發言就簡單多了,隨意說了幾句,便示意賞析此次文會的佳作。
孫博士主持後麵的事宜,月台上的每幅作品都會逐一請台上就座的名士鴻儒點評一番。
佳作作者也會被請上台亮相,得到台下眾文人學子的羨慕,想必經過此次他們在江南府文人中名聲也會大漲。
獨孤公也點評了三幅最優秀的書法作品,引申開來給台下眾人上了一堂書法課。
講解了一番書法上他對基礎方麵的個人感悟,比如書寫法則和運筆方式等,闡述了各種字體的結構特征。
雖然是很基礎的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解,但出自獨孤公的感悟理解總會讓人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在場的人,包括徐文俊都覺得受益匪淺。
台上的每位大儒也都會借機講學,各有所長,各種理念碰撞,產生出新的思想,令眾人聽的大呼過癮。
也有文人發出提問,大儒們的講解讓某些人困擾已久的難題迎刃而解,直呼不虛此行。
文會舉辦的很成功,眼見時間已晚,接近尾聲。
這時朱刺史似乎裝作不經意的說出一番話,這才是舉辦此次文會僅幾人知道的真正原因。
“聽聞城內四大布商推出了一種服裝,名為漢服,諸位可見現在文會仆從穿著就是。”
“我還看到有兩位學子也穿著此服,大家覺得此服裝如何?”
台下眾人皆向徐文俊、李毅然兩人望來。
徐文俊跟朱刺史等人已經說過,這服裝就不要說是他所創,說成四大布商所創,平民化點,更利於江南府百姓接受。
他不願意出這風頭。
一時間下麵議論紛紛,但是沒有人站出來表態,畢竟不知道朱刺史心意,不好發表意見。
最後還是有官員想到,既然會讓布商的仆從來安排此次文會,想必府衙和獨孤公也是支持的。
況且已經有學子在府學堂而皇之的穿著,自然學府也並無意見,於是站起來說道。
“觀此服裝應融合了胡服和某些少數民族的服飾特點,造型簡潔,利落實用,作為常服應當不錯。”
朱刺史點頭示意。
這時候很多人就懂了,府衙應該是支持此服裝,又是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
卻總有些糊塗看不清形式之人,不合時宜的說這服裝另類,拋棄了華夏自古以來的袍衫飄逸之風,不應鼓勵。
連坐在台上的一位名士也持此觀點,想必台下還有很多人也是這樣想法,隻是沒有說出來。
畢竟讚成的聲音居多,反對的聲音很快就被淹沒其中,沒濺起水花。
一會之後,討論的聲音小了些,獨孤月說話了。
“我倒是覺得這是我們華朝獨創的服飾,大家所穿的絝是不是就和這種相似,隻是布料不同,做的能夠外穿了而已。”
“上衣樣式想必也是襴衫改變而來,更加簡單方便,做出這等改變之人應該是熟悉百姓勞作所需,以實用為主。”
獨孤月說到最後還看向徐文俊,雖然他內心不怎麼喜歡這服裝,但還是違心找了些理由替這衣服辯解。
這時更多人支持這服裝了,連獨孤公都開了口,以後定會有更多人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