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激勵有何用,科舉還是要靠自己本事,沒有才華學識難道激勵一下就可以上榜了不成,有這時間多讀讀書不好麼?”
鐘承誌一臉鄙夷。
“你如今的名聲想不考上都難,你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彆人要出名多難,多少人擠破了腦袋就想在這樣的場合出出風頭。”
徐文俊一想也釋然了,當初自己不也是想儘辦法出名,甚至改造曲轅犁。
進了府學又想拜獨孤月為師,如今心願已成才有科舉的順利,若不是已經拜獨孤月為師,想必現在也會跟這些學子一樣,到處投行卷,隻希望科舉前自己能夠出名。
鐘承誌湊近了些,低聲說道。
“最近你是不出門,這兩天有個事情可在京城傳遍了。”
徐文俊好奇的看了過來,鐘承誌繼續說道。
“早幾天,有位來自海州府的學子,在鬨市花千金買下了了一張古琴,然後邀請乾安城的很多名流學子共同盛宴鑒琴。”
“酒宴期間,這學子親自彈奏一曲,曲畢他竟然當場摔破這千金古琴,然後高呼:‘在下才高八鬥,不被重用,今日居然需要靠一把古琴來出儘風頭,懇請大家看看我的詩文?’然後,他將自己所做的詩文交給當場的名流學子鑒賞。”
“你說這是不是為了揚名無所不用其極?效果還是不錯的,我也記住了他的名字,海州府陸風允。”
徐文俊目瞪口呆,這貨有潛力啊!居然無師自通後世的炒作大法,繼而問道。
“這樣得來的名聲有用嗎?”
鐘承誌反而不能理解徐文俊的想法。
“為什麼沒用,所有人都記住了他,況且他也不是沒有才華,隻是家中世代經商,官路上無人提攜,考了三年都沒考上,這次這樣一弄,彆人也都知道了他的才華。”
“而且這也能證明這人極其聰明,有小道消息說其實買古琴一事都是他自己一手策劃,那古琴本就是他自己的。”
徐文俊心裡卻在犯嘀咕,這人不應該來科舉,有這樣的策劃頭腦去經商多好,這還不賺的盆滿缽滿。
“他這是自己故意把口袋紮破,好讓口袋裡的錐子露出來啊!”
鐘承誌感慨道。
“這些人為了出名可算是絞儘腦汁,不過也能理解,我是沒壓力,年紀還不大,反正科舉不中,靠‘蔭補’也能派官,若我沒這身份,想必也在為了出名苦惱不已,還不如他們。”
徐文俊深以為然,轉念問道。
“國子監文會有什麼講究嗎?”
鐘承誌回答道。
“跟平常文會差不多,規格大點而已,有官員當場,想必也是請些大儒講講學,然後現場看考考我們這些考生。”
“這也是很多考生擠著想去參加的原因所在,在這文會能夠露臉,必然是一戰成名,比起到處行卷的效果好上不少,說不定名字還可以上達天聽。”
徐文俊聽到這裡,若有所思。
喜歡農家子的賺錢科舉日常請大家收藏:()農家子的賺錢科舉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