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這首詩主題是“觀滄海”。
“海納百川,浩渺無垠,儘顯天地之雄渾。以此為題,寫一首七言古詩,韻腳自定,借滄海之景,展胸懷抱負。”
以詩抒懷,展現抱負,把握住中心思想這首詩就算成功了,並不難。
徐文俊找遍腦海中的詩,並沒有十分滿意的,一時間猶豫起來,這可是關乎自己前途的一場考試,偏偏記下的詩沒有合適的可以抄。
本打算題目合適再抄一首名作,排名靠前一點,等殿試之時拿下狀元機會更大一點,聖上要求他奪得狀元給的壓力太大了。
猶豫間時間已經到了近中午,徐文俊依舊想不出有什麼合適的詩,隻得一咬牙自己來寫,自己能夠上榜考中貢士還是有把握的。
關鍵的殿試到時候再說吧,殿試的考試聖上親自出題,想必也是緊扣時事,以自己的見識,結合如今華朝的國情來說把握挺大。
拿定主意就不再猶豫,專心構思起來。
一個時辰之後一首詩已經寫在了草稿紙之上。
《觀滄海寄懷》
“東行遙至滄海濱,洪波浩渺接蒼旻。風濤翻湧乾坤動,浩氣橫流日月巡。”
“遙念前賢思大略,每懷壯誌夢經綸。扁舟欲逐鯨波去,一展雄圖報紫宸。”
徐文俊斟酌了許久,很是滿意自己創作的這首詩。
特彆是後半闕,“自信”,“勇氣”,“豪情”,“報效朝廷”這些因素全部包含,緊扣主題,氣勢浩蕩!
定下來後將這首詩謄寫考卷,此時,整場省試的所有題目已經全部答完。
省試是酉時交卷,這時候還有一個半時辰的時間,整個考場內考生們都在奮筆疾書,抓緊最後的時間,像徐文俊這般已經全部答完的還是少數。
整體來說這場考試的題量對於三天兩夜來說並不是很多,關鍵是憋在小小的考舍內,吃不好,睡不好,大家的狀態都是越來越差,自然答題的效率後麵就不行了。
徐文俊心態好,對這場考試又有把握,狀態還不錯也隻是提前了這麼一點時間才做完,其他人可想而知。
最後將所有考卷拿出來整理一番,做最後的檢查。
工工整整的瘦金體賞心悅目,仿佛打印出來的一般,徐文俊這些年的練字很大程度上就是為的這一刻。
科舉考試中書法如何占據了很大的比例,華朝重視書法,考試又不是糊名製,書法就是考官對於考生的第一印象。
有過很多例子,考生一手書法不怎麼樣,答題精彩,但一眼就被考官打下來,而且還無法抱怨。
瘦金體本來就適合考試,如今在一眾考卷中必定會獨樹一格,給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他本人名氣也足夠大,禦賜「神童」,如今十六歲參加科舉,這等噱頭考官必定會在乎,給他印象分都會多不少。
喜歡農家子的賺錢科舉日常請大家收藏:()農家子的賺錢科舉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