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俊亦是如此,待考生們全部站定,徐文俊由於站在最前方,忍不住想看看太極殿,可稍稍抬頭便覺得四周注視著自己的壓力。
不敢再動,視線內已經可以看到明黃色的龍袍一角。
“行禮!”
隨著內侍聲音響起,考生們立馬拜倒在地,行三跪九叩大禮。
禮畢。
這時候,一道雄渾的聲音響起,蕭弘雖然已經年過六旬,聲音中卻聽不出老態。
“平身!”
考生們依言起身,眼觀鼻,鼻觀心。
蕭弘繼續訓話。
“朕聞,邦國興衰,係乎人才;社稷隆替,關乎賢能。。。”
“。。。”
“。。。願諸卿皆能秉持初心,不負韶華,為家國之興,竭忠儘智。待得試畢,朕盼與諸卿共繪盛世宏圖,同譜新歲華章,揚我朝之威,垂範後世,欽此!”
皇帝說完,眾人再度行禮,內侍高呼。
“殿試開始!”
一眾考生這才坐到身側的座位之上,心理素質不好的還在平複狀態,此時要他們拿起毛筆,手指都在顫抖。
有少數心理素質比較強大的已經拿起考卷開始審題,徐文俊自然是其中一個。
殿試題目一共隻有兩道。
一首詩,一篇策論。
“今四海升平,萬邦來朝,九州儘顯繁華之象。此皆賴邊關將士,櫛風沐雨,舍生忘死,以血肉之軀,築鋼鐵長城,守山河無恙。”
“朕命爾等於殿試以“戍邊衛國”為題,賦詩一首。體裁限七言律詩,可以詳述塞外風沙之苦、戍邊歲月之艱,亦或盛讚將士們臨危不懼、矢誌不渝之堅毅,精忠報國、馬革裹屍之豪情。需文辭激昂,儘顯將士護國之功,展我大華國威與士子才情。”
一首七言律詩,讚美邊關將士,徐文俊一看,這個實在太簡單了,後世唐宋出現了太多優秀的邊塞詩,隨便挑一首都行。
這題先放一邊,對於徐文俊來說沒難度,先做策論。
“朕觀當下商道,雖有繁榮之象,然亦存滯礙之處。今設殿試一題,命爾等詳陳如何振興當今商業模式。需言明具體實施之策,行文務必條理清晰,切中要害,以展經世之才,助大唐商業更上一層樓。”
這道策論考生們一看到,都鬆了一口氣,皆因徐文俊在省試之時的考卷得到聖上的欣賞,聖上想必如今注重商業發展。
能走到殿試這步的,都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如今華朝的經濟情況如何,戶部每年的支出明細都清楚的很,朝廷缺錢,聖上又看重商業發展,自然會押題。
如今一見題目,果然是問政商業振興,雖然強調了要具體能夠實施的政策,這也難不倒押中了題的考生。
一眾考生都信心滿滿,內心竊喜,既然押中了題目,想必自己名次能在省試的基礎上再上升幾名。
最高興的自然是徐文俊,這可是他的強項,這些年他可是無數次想過應該如何改變當今的華朝商業,方方麵麵都在心裡演練過,一些設想可行的計劃也經過了不斷的補充完善。
徐文俊心情大好,此前雖然一直沒說,其實一直對拿狀元很有壓力,如今看到這兩道殿試題目,心中的大石暫時放下了,信心十足。
心情激蕩下自然下筆如有神助,他在草稿紙上洋洋灑灑開始分析起來。
首先振興華朝商業需要有個穩定的商業環境,這裡又分為兩方麵。
第一,在華朝各重要商業城市,設立專門的商業管理機構,規範市場秩序,打擊欺詐、壟斷等行為,保護商人的合法權益。減少對商業活動的限製,簡化商業交易的手續和流程。
第二,將稅收政策優化,製定合理稅收政策,根據不同商品和行業利潤,分檔征收商業稅,減輕中小商戶負擔,商業利潤高的比如奢侈品等應加重稅收,對於新開業商戶,給予不同程度的征稅優惠,鼓勵創業。
有了穩定的商業環境自然就要拓展貿易網絡,維穩絲綢之路,在沿線增設驛站,保障物資運輸,同時加強對商隊的武裝保護,降低貿易風險。
另外與周邊國家簽訂貿易協定,明確雙方關稅、商品種類等,促進貿易往來。在沿海港口設立市舶司,負責管理海外貿易,簡化手續,為外國商船提供便利,吸引更多海外商人。
同時在華朝內部,要注重專業的商業人才的培養,培養重要城市的商會,教授商業知識、經營技巧、國際貿易規則等。
同時細分行業,設定行業準則,支持各行業技術創新,促進行業規模的升級。
最後,徐文俊提出了一個新名詞“銀行業”,發行官方“飛錢”,由各地官府或大型錢莊聯合擔保,允許商人異地兌換,解決長途貿易資金攜帶不便問題。
設立專門的“市易務”,當市場物價波動時,通過買賣商品調節價格,穩定市場,為商業活動提供穩定環境。
“銀行”才是徐文俊這篇策論的重中之重,花費了大量的筆墨來詳細介紹了銀行設立的好處,以及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然後花費了更多的筆墨來詳細介紹銀行的運作,以及資金的管理,如何杜絕漏洞,詳細到拿著這篇策論就可以搭建起基本的銀行框架了。
徐文俊難得有機會能把自己心裡多年的想法付諸筆尖,一寫就放開了,不知不覺草稿紙都不夠用了,他才回過神來。
殿試本沒有限製策論的字數,草稿紙和答卷紙是夠用了,出現徐文俊這種不夠用的情況還是頭一回。
徐文俊在心裡思考,是精煉一下還是冒險要點草稿紙,畢竟沒有這樣的先例。
徐文俊一思考,聖上想要的是可以實施的政策,自己精煉了某些地方恐怕失了原意,一咬牙舉起手來。
周圍的考生好多都已經完成了答題,而此時徐文俊還沒有開始謄寫答卷,他舉起手也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卻不敢張望。
內侍走了過來,徐文俊低聲說道。
“這位大人,學生的草稿紙不夠用了,需要再補幾張。”
內侍也是第一次遇到補草稿紙的情況,愣了一下,想想雖無先例,卻也沒有限製,於是再度拿了幾張草稿紙過來。
喜歡農家子的賺錢科舉日常請大家收藏:()農家子的賺錢科舉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