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府邸內!
“自入秋以來,父皇因受風得了痹病,影響飲食和行走,太醫們開的藥效果不佳,就在剛才有術士說應該散發財物來祛病消災。陛下打算在南郊舉行祭祀,但自後梁以來,祭祀天地都在洛陽,現在如今父皇倒是遲疑未決!”
郭榮麵帶悠然之色,目光溫和地落在楊駿與王樸二人身上說道,自澶州來東京開封府已有小半年的時間,郭榮如今處理起朝堂事務愈發地得心應手起來。
王樸點了點頭道:“依照祖製,確實要去洛陽那邊祭祀百神,不過王爺,陛下的身體若是前往洛陽,怕是吃不消吧!”
楊駿隱約記得,書上說郭威大概明年就去世了,如今這個時候要是去洛陽的話,那不跟九子奪嫡中最後老十四一樣?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楊駿垂眸沉吟片刻,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袖中的桑苗圖譜,聲音裡帶著幾分審慎:“王爺,王大人所言極是。洛陽距開封千裡之遙,秋冬之際,汴水沿岸多風霜,陛下痹病在身,久坐馬車恐牽動筋骨,得不償失。”
他抬眼望向郭榮,目光清亮而懇切:“術士說‘散發財物以祛災’,未必非得遠行祭祀。臣以為,可在開封南郊設臨時祭壇,依洛陽舊製簡化儀軌,既全了祭祀之禮,又免了車馬勞頓。至於‘散財’,不如將內庫餘銀拿出十萬兩,一是減免開封府及周邊三州來年半成賦稅,二是賑濟黃河沿岸受澇的災民——百姓感念陛下恩德,這份‘民心之福’,或許比千裡奔波的祭祀更能祛災。”
王樸撫掌道:“駿哥兒這話說到了點子上!祖製是死的,人是活的。當年後梁定洛陽為都,故祭祀在彼;如今我大周定都開封,在南郊設壇,既是順應當下,也是對天地的誠心。再說,減免賦稅、賑濟災民,這才是真正的‘散財’——散給百姓,比堆在祭壇上更有意義。”
郭榮指尖在案幾上輕輕叩著,目光望向窗外飄落的秋葉,若有所思:“你們說得對。父皇這病,最忌勞頓。若能在開封祭祀,又能讓百姓得實惠,想來父皇會應允的。”
楊駿沉吟片刻,心中思量再三,終是覺得有必要給郭榮提個醒。他緩緩啟唇,聲音沉穩而富有分量:“王爺,我心中尚有一事縈繞,覺得還是給你說一下為好。”
郭榮見狀,楊駿的神色間透著一股不容忽視的凝重,不由自主地將嘴角邊的笑意斂去,正色道:“駿哥兒,但說無妨。”
“王爺,時下朝堂風雲變幻,於您而言,靜觀其變為上,輕舉妄動則為大忌。此刻,您萬不可輕離京城半步,陛下之行亦需謹慎考量,以免落入他人精心布局的圈套之中。尤其是那前往洛陽之務,隻怕背後藏著不少居心叵測之輩,意圖借此生事。故而,您定要婉言謝絕這份差遣,萬萬不可踏入此局。”
楊駿的一席話,字裡行間透露著幾分的大不敬之意,令郭榮聽後不禁眉頭緊鎖,神色凝重。站在一旁的王樸,聞言亦是默默頷首,附和道:“王爺,駿哥兒此言,確是發自肺腑,我等切不可掉以輕心啊!”
郭榮沉吟片刻後,便轉向王樸道:“王書記,你明日擬個折子,詳述洛陽路途之險、開封設壇之宜,再附上月度賑災名冊,讓父皇看看黃河沿岸還有多少百姓等著過冬的糧——他見了這些,定知孰輕孰重。”
王樸點了點頭,神色堅毅地道:“微臣即刻著手辦理,必將洛陽路上的風霜艱辛、開封築壇的便利之處,以及黃河災區百姓冬衣匱乏之現狀,詳儘記錄,無一遺漏——陛下素來心懷蒼生,見不得民間疾苦,覽此名錄,定能體察其中輕重緩急。”
言罷,他轉身大步流星而去。郭榮目送王樸的背影漸漸隱沒於廊柱之後,方緩緩轉身,目光落於楊駿身上,語氣較平日裡少了些溫潤,多了幾分深沉與凝重:“駿哥兒,你方才提及的‘居心不良之人’,心中可已有了盤算?”
楊駿微微欠身,語態謙恭而謹慎:“微臣豈敢妄加揣測。隻是近日宮中禁軍動向頻仍,李都指揮使身居京城,四處活動,與禁軍將領暗通款曲,這舉動本就耐人尋味。倘若陛下決心遠離京師,京城之中的局勢……隻怕風雲難測。”
楊駿這番話,直接點破了那層窗戶紙。郭榮緩步至窗前,目光穿透秋風的涼意,落在院中隨風飄零的海棠落葉上,指尖輕輕摩挲著窗欞的紋路:“李重進是父皇的親外甥,統率禁軍,權勢顯赫。若他心存異念,他若真有心思,父皇的身體……經不起這折騰”
言及此處,郭榮默然片刻,旋即猛然轉身,眸中掠過一抹淩厲之光:“你說得對,我不能離京。明日折子遞上去,我親自去宮裡一趟,跪在父皇榻前請他留開封——即便是為了宗廟社稷,他也定會再三權衡。”
楊駿十分認可道:“王爺親去,更顯誠意。另外,王爺要早做打算,我怕陛下這事,各地節度使若是知道的話,隻怕天下難以安寧矣!”
郭榮默許的點了點頭,然後輕歎一口氣道:“你是想說魏博節度使王殷吧!”
楊駿點了點頭,聲音低沉而凝重道:“王殷那賊子,野心勃勃,從未真正收斂。此番陛下龍體欠安,他再三懇請入京覲見,其中一半是假意表忠,另一半嘛,恐怕是想暗中窺探京城的虛實。試想,一旦陛下離開京城,王殷定會心生覬覦,認為‘京城空虛’。以他那不安分的性子,極有可能親自統帥親兵,浩浩蕩蕩而來。要知道,魏博軍距京師不過數日腳程之遙。到那時,他究竟會率領多少兵馬?是打著‘護駕’的旗號,還是心懷‘逼宮’之念?這誰也說不準。”
楊駿看著郭榮神色凝重,然後便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接著道……
喜歡十國風華請大家收藏:()十國風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