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將領笑道:“節帥說,近日京城有旨,擢升楊學士為殿前司副都指揮使,想來此時應路過孟州。節帥本欲親自來迎,隻因營中事務繁忙,他需坐鎮河陽關,特命末將帶些薄禮,為大人接風。”
說罷,示意親兵抬上幾個食盒道:“這是節帥府裡廚子做的黃河鯉魚,還有新釀的桑落酒,說是讓大人嘗嘗鮮。”
曹彬在一旁輕聲細語:“劉節帥的消息,倒是靈通。”
楊駿輕輕掀開食盒,霎時間,一股醇厚的酒香與鮮美的魚味交織纏綿,撲鼻而來,他不禁嘴角上揚,笑道:“劉節帥真是體貼入微。還請將軍代為轉達,楊某對此番厚禮深感惶恐,他日若有機緣,必定親自登門致謝。”
然而,那將領聞言,卻急忙說道:“楊大人,節帥特意吩咐,近日黃河水位高漲,渡口船隻調度頗為不易。不過,已為大人準備了快船,隻是最快也得明日方能過河。節帥誠邀大人前往關口一聚,節帥說了,絕不耽誤大人行程。”
楊駿略一思忖,便明白了劉詞的用意——這位老帥是想借這一麵之緣,表表與朝廷同心的態度。他對那將領笑道:“既如此,便叨擾劉節帥了。隻是楊某軍務在身,不敢久留,見過節帥便即刻返程,明日一早準時渡河。”
將領連忙應道:“大人放心,節帥說了,絕不耽誤您的行程。”
一行人換乘快馬,朝著河陽關而去。沿途可見河陽軍的戍卒正在加固河堤,夯土聲、號子聲此起彼伏,倒顯出幾分整肅氣象。曹彬在旁低聲道:“劉節帥治兵向來嚴謹,河陽關能成為屏障,不是沒有道理。”
楊駿點頭:“高平之戰,他率援軍趕到時,隊伍仍陣列齊整,便知其治軍之能。”
不多時,河陽關的城樓已在視野中清晰起來。劉詞一身戎裝,正站在關下等候,見了楊駿便大步迎上:“楊大人遠道而來,老夫有失遠迎啊!”
“節帥客氣了。”
楊駿拱手行禮:“晚輩蒙陛下恩寵,愧居高位,今日路過貴地,本不該叨擾,卻承節帥盛情,實在惶恐。”
劉詞握著他的手,力道沉穩,忙的寒暄道:“哎,楊大人這話就見外了。高平之戰,若非大人在天井關穩住後方,老夫便是趕到了,怕也難有回天之力。你我雖未曾謀麵,卻早已是同袍之誼。”
兩人並肩入關,關樓內已備下簡單的茶點。劉詞屏退左右,才緩緩開口:“楊大人此去東京開封府,執掌禁軍整頓,這副擔子可不輕啊。”
楊駿坦然道:“晚輩確是心中無底,還望節帥不吝賜教。”
劉詞呷了口茶道:“賜教談不上。老夫在軍中摸爬滾打了四十年,見慣了五代的兵禍。這禁軍的症結,在於‘私’字——將官把軍隊當私產,士卒隻認主將不認朝廷。大人要整頓,就得先破這個‘私’字。”
說罷這話,他從袖中取出一本冊子,遞給楊駿:“這是老夫整理的禁軍諸將履曆,哪些人是藩鎮舊部,哪些人有裙帶關係,哪些人確有戰功卻被壓製,都記在上麵了。或許對大人能有些用處。”
楊駿接過冊子,隻見上麵字跡蒼勁,標注得密密麻麻,心中不由生出敬意:“節帥這份心意,晚輩銘記在心。”
“老夫老了,但大周不能老,得有支真正聽朝廷號令的軍隊,才能結束這亂世。大人是乾實事的人,從那蜂窩煤便能看出——做事有條理,能從根上解決問題。整頓禁軍,正需要這份能耐。說到這裡時,老夫有個不情之請,還望楊大人能夠答應老夫!”
楊駿麵色沉毅,目光緊緊鎖定在劉詞身上,沉聲道:“老節帥但說無妨,但凡楊某力所能及,定當鼎力相助,絕不推辭!”
劉詞微微頷首,神色中帶著幾分鄭重:“吾麾下有一牙校,名曰王仁贍。此人年少時,放蕩不羈,不務產業。然而,自投身軍旅,卻似脫胎換骨,屢建奇功,英勇非常。若你不嫌棄的話,此番回京之際,不妨將其帶在身邊,委以重任,他日必能成為你的左膀右臂!”
楊駿聞言一怔,隨即望向劉詞,見老帥眼中滿是懇切,便知這並非尋常舉薦。他沉吟片刻,拱手道:“節帥看重之人,必有過人之處。晚輩敢不從命?隻是不知王牙校是否願意前往東京開封府?”
劉詞撫須笑道:“這王仁贍看似粗獷,實則心細如發。他早年在鄉野間混過,最懂底層士卒的心思;後來隨老夫守河陽關,幾次識破北漢細作的偽裝,查賬、辨偽的本事尤為出眾——大人整頓禁軍,要查貪腐、辨忠奸,正用得上這樣的人。”
正說著,門外傳來沉穩的腳步聲,一個身著明光鎧的年輕將領大步走入,身形挺拔,眉宇間帶著幾分桀驁,卻在劉詞麵前躬身行禮:“末將王仁贍,參見節帥!”
“來,見過楊大人。”劉詞指著楊駿,“這位便是新任殿前司副都指揮使,往後你便隨楊大人赴京,好生曆練。”
王仁贍轉向楊駿,抱拳行禮,聲音洪亮:“末將王仁贍,願聽楊大人差遣!”
楊駿望著他眼中的銳氣,淺笑一聲道:“王牙校不必多禮。適才劉節帥也說了你的能力,正好,回京後禁軍糧餉賬目需重新核對,此事便交由你如何?”
王仁贍眼中閃過一絲訝異,似是沒想到剛來便被委以重任,隨即朗聲道:“末將遵命!定當查得水落石出!”
劉詞見狀,滿意地點點頭:“仁贍,你隨楊大人去,要學他做事的章法。莫要再像從前那般莽撞,遇事多請教,少衝動。”
“末將記下了。”
兩人又談了些軍中舊事,從高平之戰的凶險到河陽軍的防務,言語間竟頗為投契。眼看日頭偏西,楊駿起身告辭:“節帥,晚輩該返程了,明日還需趕早過河。”
劉詞未加挽留,親自送至城關之下,語氣中帶著幾分不舍:“陛下已頒下詔命,令我轉任永興軍節度使並兼任侍中,行使京兆尹之職。他日若再重逢,隻怕情形已非如今日這般隨意自如了……”
“節帥,多多保重!”
……
喜歡十國風華請大家收藏:()十國風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