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駿“主隨客便”的話音剛落,樊樓內的圍觀人群中便響起細碎的讚歎聲。有年長的士子捋著胡須點頭:“這才是天朝上國該有的氣度!明知對方是上門切磋,卻不擺架子、不占先機,既給足了客人尊重,又藏著‘任你出題我皆能對’的豪情底氣,單憑這份胸襟,便勝了三分!”
眾人紛紛附和,看向楊駿的目光裡多了幾分敬佩——畢竟此前江南詩人言語間帶著輕慢,換作旁人,未必能有這般從容。
孟賓於也聽得真切,他不再多言,目光轉向窗外——此時夕陽斜照,汴河水麵泛著粼粼金光,漕船滿載著糧袋緩緩駛過,岸邊挑著貨擔的商販與嬉戲的孩童相映成趣,秋風吹得柳絲輕晃,滿是鮮活的煙火氣。他略一沉吟,抬手道:“既如此,便以‘汴河秋景’為題如何?此時秋意正濃,汴河兩岸風光正好!”
“好!”
楊駿朗聲應下,語氣裡滿是認可道:“汴河乃京城命脈,滋養著滿城百姓,秋景又添幾分清闊雅韻,這個題目選得妙。孟先生遠道而來,理當先行,還請揮毫。”
早已候在一旁的掌櫃,連忙捧著上好的宣紙鋪在臨窗的案幾上,又研好徽墨、遞上兼毫筆。孟賓於也不推辭,接過筆蘸滿墨汁,略一凝神,筆尖便落在紙上。他運筆流暢,墨色濃淡相宜,不過片刻,一行行清秀的字跡便在紙上鋪開,引得圍觀者紛紛探頭去看。
郭榮與王樸坐在角落的雅座裡,目光也落在案幾方向。郭榮端著茶盞,指尖輕輕摩挲著杯沿,眼底滿是期待:“這汴河秋景,尋常文人寫來,無非是‘秋水共長天一色’的俗套句子。今日這兩位,一個是江南名士,一個是我朝能臣,倒要看看他們能寫出怎樣的新意,能不能把汴河的‘活氣’寫出來。”
王樸笑著點頭:“陛下說的是。孟賓於善詠物,想來會側重秋景的細膩;楊大人常年經手軍政民生,或許能寫出汴河承載的國運民生。這兩種心境碰撞,定有看頭。”
說話間,孟賓於已放下筆,輕輕吹了吹紙上的墨跡,轉身對眾人笑道:“拙作已成,還請諸位品鑒。”
孟賓於擱筆片刻,身旁的馬延魯便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將詩作緩緩誦讀出來:
“閒思連上景難齊,樹繞仙鄉路繞溪。
明月夜舟漁父唱,春風平野鷓鴣啼。
城邊寄信歸雲外,花下傾杯到日西。
更憶海陽垂釣侶,昔年相遇草萋萋。”
詩句隨著話音在樊樓內散開,原本輕聲議論的人群瞬間安靜下來,眾人皆低頭品咂——首聯以“閒思”起筆,將汴河兩岸的景致比作“仙鄉”,溪流繞路、綠樹環伺,勾勒出清幽意境;頷聯切換到晝夜場景,“明月夜舟”的漁歌、“春風平野”的鷓鴣,一動一靜間滿是田園恬淡;頸聯轉而寫人情,“寄信歸雲”“傾杯日西”,藏著漂泊的悵惘;尾聯則以“憶舊侶”收束,草萋萋的往昔與眼前景交織,把懷人思憶的綿長寫得淋漓儘致。
“好一句‘明月夜舟漁父唱,春風平野鷓鴣啼’!”片刻後,有士子率先讚歎出聲。
“以景起筆、以情收束,字句裡全是江南文人的細膩,把汴河秋景寫出了田園意趣,還藏著這麼深的牽掛,真是情景交融的佳作!”
這話一出,周圍附和聲此起彼伏,不少人對著詩作點頭:“確實好,尋常人寫秋景易寫蕭瑟,孟先生卻寫出了清潤感,還把情揉進景裡,難怪敢來北地切磋!”
郭榮聽著眾人的評價,也輕輕頷首,對王樸道:“這孟賓於果然有些功底,字句清雅,情感也沉得下來,江南才子的名聲不是虛的。”
王樸笑道:“是極,不過這‘春風’二字,倒與眼下秋景稍顯不符,算是個小瑕疵。就看楊大人如何接招了。”
此時,孟賓於目光望向楊駿,拱手道:“楊大人,拙作已成,該輪到您了。”
楊駿並未急著提筆,他先是抬眼掃過樊樓內外,他便朗聲道來,字句鏗鏘:
“汴水一灣秋色冷,中原千裡暮雲低。
山岡疊疊堆坡坨,溪瀨潺潺瀉清泚。”
詩句剛落,樊樓內先是一陣短暫的寂靜——所有人都還沉浸在那股撲麵而來的北方豪氣中。若說孟賓於的詩是江南煙雨般的細膩溫婉,楊駿這兩句便是中原大地般的雄渾壯闊:“汴水秋色”“中原暮雲”,寫的是汴河不再是僅供賞玩的溪流,而是承載著千裡江山的命脈;“山岡疊疊”“溪瀨潺潺”,也不是田園小景,而是北國山河的蒼勁肌理。
“好!這才是北地文風!”片刻後,一個身著青衫的士子猛地拍案叫好。
“孟相公的詩是‘細品有滋味’,楊大人的詩是‘脫口見山河’!單是‘中原千裡暮雲低’這一句,就把咱們北國的壯闊寫透了!”
眾人紛紛附和,連之前偏向孟賓於的江南客商,也忍不住點頭讚歎:“原來秋景還能這麼寫!沒有風花雪月,卻有山河氣象,楊相公這氣魄,著實令人佩服!”
郭榮坐在角落,聽得眼中發亮,放下茶盞笑道:“好一個‘中原千裡暮雲低’!楊駿這小子,把汴河的‘骨’都寫出來了!孟賓於寫的是‘景中情’,他寫的是‘景中勢’,這北地文風的豪放,今日算是見識到了!”
王樸也撫須而笑:“一個細膩溫婉,一個雄渾開闊,南北文風各有千秋。不過楊大人這‘脫口成章’,倒比當年‘鬥酒詩百篇’更顯從容了。”
孟賓於站在原地,反複品咂著詩句,臉上的傲氣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真切的敬佩。他走上前,對著楊駿深深一揖:“楊大人此作,氣魄非凡,將北國山河的壯闊寫得入木三分。孟某今日才算明白,北地文風並非滯澀,而是另有一番雄渾氣象。孟某終是差了幾分風骨……”
喜歡十國風華請大家收藏:()十國風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