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病因就好說,自己的血液就是萬能良方,起死回生都能做到,何況這區區小病。周瑜馬上拿出銀針給魯肅行針,將魯肅睡穴點了,然後將自己雙手抵在魯肅後背要穴上給他度氣,運行了兩個周天就停下,最後用乾將寶劍行天罡之力,將自己指尖勉強紮破,擠出一滴鮮血,又紮破魯肅手指,兩指相抵,用氣逼迫鮮血行入魯肅身體,隻見一縷白霧升起,魯肅身體還是對周瑜鮮血有排斥,然而周瑜用氣嗤地一下就給順了進去,再運行兩個周天,魯肅這才安然睡去。周瑜氣定神閒地坐在榻旁,命醫官進來,讓他們開些進補的方子去拿藥,午時熬出,醫官喏喏而去。
整整過去十幾天,曹氏來探望了很多遍,周瑜都囑咐曹氏不必驚慌,魯肅已開始好轉,然而女人終究還是擔心,一遍一遍過來看,周瑜始終衣不解帶在這裡守著,曹氏也十分感動,派人送吃食給周瑜。
這天正當午時,魯肅悠悠醒轉,睜開眼睛,這雙眼睛又變得明亮起來,用手支撐著從床上坐起,忽然對周瑜笑道:“公瑾,你真乃聖手也!你要是坐館,保證生意興隆。我感謝你的救命之恩。”
周瑜拉住魯肅的手笑道:“子敬,你我兄弟也,你有難我哪能不救?你這也不是什麼大病,我隻不過著急,這才給你針灸一下,沒想到真的好轉了,可不是碰巧了。”
魯肅也不多說,曹氏見魯肅好轉,心中高興,忙給魯肅拿來飯菜。魯肅不高興地道:“公瑾前來,哪能無酒,快擺酒宴!”
周瑜笑道:“子敬,先把藥喝了,酒先等等不急。”
醫官忙端來熬好的藥,魯肅聽話的喝下,抹了抹嘴,跳下塌來,回到後屋換了身衣服,明顯因為消瘦顯得寬大,然而風采與在塌上病著截然不同。周瑜看著也高興。
正在這時,呂蒙從外麵求見。魯肅命人有請,呂蒙風風火火從外麵進來,一看到周瑜就是一愣,不過馬上過來給周瑜見禮:“呂蒙見過大都督。”
周瑜那你上前抓住呂蒙,周瑜打心眼裡喜歡呂蒙:“子明,你來的正好。”
魯肅忙秉退左右,三人圍坐,命人奉上茶來。
呂蒙眼睛笑看著魯肅道:“呂蒙恭賀魯都督身體康健。”
魯肅笑道:“勞大家掛念,區區小疾,偶染風寒而已。”
呂蒙拱手問周瑜道:“大都督此時來荊州,必有要事。”
周瑜笑道:“子明,我問你,你風塵仆仆跑來子敬這裡可不是僅僅來問病的吧?”
呂蒙點頭道:“不瞞大都督,我來找魯都督要兵來了。”
周瑜揚眉道:“哦?子明要兵為何?”
呂蒙笑道:“這事也瞞不過大都督,我這是要趁曹操打合肥,咱們來個圍魏救趙,我們去攻宛城,就算攻不下,也讓曹操腹背受敵,合肥之圍可破。”
魯肅道:“子明計策雖好,但是宛城城高而堅固,守宛城的又是張遼,兵力有兩萬,隻要他堅守不出,我們幾乎無能為力。”
呂蒙搖頭道:“如今打宛城有兩便,其一,曹操大軍在合肥與龐統軍師對峙,短期抽不出身來,其二,宛城人馬雖有兩萬,然而其下轄縣眾多,他如分兵去守,兵力必然不足,他如不守轄縣,我們就將夏縣全取了,讓他宛城成為孤城一座,然後卡住葉縣咽喉使許都不能援助,宛城必破。”
周瑜笑道:“子明計策真為良策,隻不過,我據情報得知,張遼將兵分為三部分,張遼朱蓋引一萬守宛城,呂常引五千兵守葉縣,文聘領兵五千駐泌陽,泌陽隨時可以放棄成為機動兵力與宛城呈掎角之勢,我荊州兵力調去五萬支援合肥,如今隻有六萬餘人馬在手,能拉出去作戰的也就兩三萬,還要留兵鎮守荊襄以防汝南出兵偷襲,子明打算如何打法呀?”
周瑜提出的問題呂蒙顯然都思考過,對手都是曹魏大將,沒有一個好對付的,心裡也有一些計較,但呂蒙早不是之前那個魯莽從事的少年,於是他笑著問道:“大都督,你必定有了好辦法,還請趕緊示下吧!我謹遵將令,任憑驅使!”
周瑜哈哈大笑,道:“子明啊,你還是這麼直率,不過我喜歡。此次前來正為奪宛城而來,宛城距離新野如此之近,張遼對我們也是虎視眈眈。我意先取泌陽社旗,截斷葉縣和宛城的聯係,斷宛城糧道,張遼必不戰自亂,他隻要出城來戰,宛城就是我們的了。”
魯肅皺眉道:“公瑾,兵法雲,十則圍之,如今我人馬也不多,切斷糧道又對方也可複奪,況張遼文聘皆世之良將,勇武過人,呂蒙將軍雖勇,也不可以一敵三。如果我們不圍宛城,宛城隨時可以出兵也可以退兵,那當如何?”
周瑜笑道:“子敬勿憂,我帶來了大將,足以抵敵他們幾個。況新軍戰力非尋常士卒,你有兩萬新軍在手,隻要用兵得法,宛城不在話下。至於如此這般,子敬子明以為如何?”
魯肅大喜,跳起來喝令傳各路將領來荊州議事。過不到十日,荊襄文武齊聚一堂,周瑜坐了帥位,點兵派將,去取宛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呂蒙聽令。”
“呂蒙在!”呂蒙出班施禮。
“給你一支將令,你帶一萬人馬其中兩千新軍,去圍泌陽,待文聘出城就劫殺之,如不出城,可活用計策,誘其出城。記住,不可強攻城池,得不償失。”
“呂蒙接令。”呂蒙大踏步接令在手。
“陸遜接令。”
“陸遜在。”
“命你帶領一萬人馬其中兩千新軍去取社旗,此小城易攻難守,你可取之將營寨紮好,不管誰來攻打,均要守住,截住對方運糧之道,不可放一粒糧食過去。如有敵方援兵來援,兩萬以內不可放過,兩萬以上,速報我知,不得有誤!”
“陸遜得令!”
“李放聽令!”
眾文武皆看向李放這位年輕的將領,李放大步上前道:“末將在!”
“命你領三千新軍騎兵駐唐河三路接應,不得有誤!”
“李放接令!”
“文儉聽令!”
“末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