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商人們之後,白水縣的縣衙金庫裡多出來一堆銀子。
有了錢就能做些平常想做的事情了。
李冰首先考慮到的就是提升白水縣民團的實力,民團都是百姓兵,訓練時間不長,想要提升戰鬥力,武器必須升級。
畢竟一切恐懼都來自火力不足!
白水縣民團雖然都裝配了燧火槍,但這東西排隊槍斃還行,如果遇到數倍的騎兵衝鋒,兩輪就會完蛋了。
“可惜沒有化學專家!”李冰心想,不然無煙火藥製作出來有很多想法就能實現了!
最近蒙古林丹汗被皇太極打敗,這段時間在忙著收拾投誠後金的部落,戰馬很久沒交易了,組建騎兵營的事情也沒了結尾。
……
西山工業區裡。
李冰帶著眾人來到兵工廠,將一份設計圖稿交給兵工廠的張達和一眾鐵匠。
“這裡有幾種新火槍的方案,一種是彈丸從前麵裝的線膛火槍,還有一種是從後麵裝填彈丸的火槍,你們看下哪個能造出來?”
曆史上曾經出現過轉輪步槍,但是因為氣密性問題,激發時容易引燃旁邊彈藥倉的火藥從而引發炸膛,生產很少,所以李冰直接沒有采用。
幾個鐵匠看了又看,討論了一大會兒:“從前麵裝的火槍能造出來。”
李冰點了點頭,飯要一口一口的吃。
他還是沒忍住將加工廠老板淘汰的銑床買了下來,如今派上了大用場。
不多時幾個工人拿來了加工好的槍管。
膛線可以用單點鉤切法來完成,雖然效率低了一些。
李冰指揮著工匠將鉤刀固定在拉杆上,推動刀具旋轉前進,每完成一次切割後調整刀具深度,反複多次形成陰膛線。
槍管完成後,就是重頭戲:紙殼定裝子彈。
定裝子彈就是將彈丸,火藥和起爆火藥底火)放到一起,用亞麻紙、棉紙或特製火藥紙裝起來,方便取用。
一般用的底火都是硝化甘油、雷汞和現在常用的疊氮化鉛。
這些化學物品如果買的多了肯定會被盯上,所以李冰選用了不太可靠的配方作為底火。
硝石、雄黃作為氧化劑或助燃劑,然後加入鐵粉和硫磺增加反應強度。
最後用膠水作為粘合劑,粘住後填入金屬殼子。
表麵塗上石蠟防治受潮。
一個小口留在子彈的尾部。
【等有機會一定製造些雷汞,簡單又實用】
幾天後,新式火槍問世了。
在山穀裡,李冰看著嶄新出廠的火槍,外觀跟以前差不多,但是裡麵卻大不一樣。
圓潤的槍身,光滑的木質槍托,最重要的是它有膛線了,可以讓彈丸飛的更遠,更準!參考印度1875民族起義用的槍恩菲爾德p—35火槍。)
李冰看著試槍的勞改犯將一枚包好的‘子彈’尾部咬開,從槍口裝入,通條將‘子彈’捅到槍管深處。
錐形的尾部能讓紙質子彈與槍管完美契合。
扳起激發裝置,扣動扳機,擊錘準確的落在紙包彈的底火上,底火燃燒點燃了紙包彈的炸藥,氣體膨脹,推動彈丸飛了出去。
“砰!”的一聲,槍管處硝煙彌漫,這也是黑火藥的通病。
遠處的靶子應聲倒地,有了膛線的火槍,在三十米內,新火槍的精度比滑膛火槍高太多了。
李冰滿意的點了點頭,等有機會研究下雷汞怎麼製作,就能讓銅製子彈問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