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看著黃冊上的人數,不由得開心起來。
他來的時候,白水縣隻有七八萬人,如今終於突破十萬人了。
並且有了紅薯這種高產的糧食,人口翻倍不是難題。
如今明朝人口大概是三四千萬,等到清初大概不足三千萬,清朝短短幾十年人口就變成三萬萬人,功勞就是高產耐旱的作物和攤丁入畝的政策。
這也是李冰收稅參考的標準。
有了穩定的糧食產出,李冰也有了新的想法。
李冰叫來蘇詩雨等人,準備把修繕公共設施計劃說給他們聽。
“什麼,李大人,你居然要修建這麼多東西?”
“醫館、學校這些可以理解,為什麼要修建茅房?”
明末的災害不僅僅有旱災,還有瘟疫、鼠疫等等。
旱災缺的糧食可以用高產量的紅薯玉米彌補,可是瘟疫鼠疫隻能靠搞搞衛生,喝喝熱水這樣來防治了。
李冰將衛生不乾淨可能造成的後果告訴了眾人後,
很快就得到眾人的同意。
衙役將招募工人的告示貼到廣場上,不多時就有不少人圍了上去。
這種告示的內容既準確,又跟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導致酒館的百事通都沒什麼人去聽了!
“李大人又要蓋房子了!”
“不是才剛蓋好一個商業街嗎?”
“這次要蓋什麼?”
圍著告示牌的人討論著告示的內容。
百年老字號酒樓的雅間裡。
“哈哈,聽說了嗎,李大人要蓋茅房!”
一個員外聽到之後,哈哈大笑。
其他員外麵色不喜:“還要修建醫館呢,我家的藥鋪怎麼爭得過他?”
“彆說了,李知縣還要修建學堂呢,太可怕了!”
其他人:“修建學堂怎麼可怕了?”
“你想啊,十年之後,白水縣出了一大批秀才和你們兒子孫子爭奪資源,可怕吧。”
“真可怕,但是我們能做什麼呢?”
“要不我們抱李知縣大腿吧?你看看人家馬大寶,現在多威風!”
“是啊,哪個百姓不誇馬局長?”
張滿倉在一旁冷笑:“我早就抱上李知縣大腿了,他已經同意我承包土地了,還願意給我新作物的種子。”
心裡:“那條件可真是苛刻,居然不是為了李知縣自己,而是為了雇傭農夫的權利?”
難道這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嗎?
“真的嗎?我們也去找李大人吧,我想承包李大人的藥鋪。”
“我想給李大人當狗!”一個倒夜香起家的員外突然站起來說道。
“那你得趕緊去,不然李大人的茅房建好了,你家都沒法活了,哈哈哈!”
……
縣衙裡,李冰找來縣衙的匠人,將圖紙交給他們。
一個匠人問道:“這麼大的地方要重新修建,怕是很難哦!”
李冰表示知道,道:“按照這個標準建立就行了,遇到該拆的地方就拆,補償的話縣衙會出的。”
如今年白水縣城裡的主路寬闊且平整,兩邊還種上了耐旱的綠植。
這和李冰來的時候簡直是兩個世界。
匠人看著圖紙,內心震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