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縣學堂,來了個新的老師。
李冰:“這學堂越來越熱鬨了,本該死去的山海關總兵,農民軍頭子,還有一個巡撫……”
不過不管這些教師的身份怎麼樣,白水縣學堂的最重要的依舊是課程計劃教學的目的,和教學任務,如學科的開展,課時占比)、課程標準課程的內容,教材編寫的根據)及教材。
不管教師是否變動,這些核心是不會改變的。
每個教師都會在上崗前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
如果有人敢在學校裡麵依舊傳授那些君君臣臣的知識,輕則被白水縣的人驅逐出學堂,送進大牢,重則扔進礦山跟鐵鎬過一輩子。
娃娃們如同白紙一般,吸收的知識和觀點都來自於教授的知識。
如果還按照之乎者也,那就完蛋了。
白水縣的普通百姓可對朝廷沒一點好感,如果不是李冰,他們早就被官府苛稅逼死或者餓死了。
就連那些秀才,都在日複一日的學習中清醒過來。
學堂裡,蒙古太子額哲發現新來的先生似乎很在意李知縣所說的法令和製度。
而這些內容,額哲作為黃金家族的繼承人,自然同樣感興趣。
雖然不能重鑄蒙古榮光,但是學成之後,讓蒙古子民們不再受苦還是能做到的。
課堂上,劉廣生問道:“你們是為什麼讀書的??”
坐在左側的學生們齊刷刷的道:“為了像李大人那樣為百姓們謀福利的人!”
“讓社會更平等,讓那些為富不仁的人不再欺壓百姓。”
“打倒特權!”
“讓百姓們都能吃飽飯!”
“……”
坐在右側的額哲和其他同學:“為了我們能夠在時代中不落伍!”
“還有,讓所有人都能參與到發展中來,共同發展。”
額哲從小受到的教育是偏向奴隸製的,但是這兩年新的環境讓他更認可李冰所教授的內容。
特彆是在這個生產力低下的時代。
雖然他的內心是希望讓所有人都能活著,但是蘇泰告訴他,一個蒙古的王應該讓社會更有活力,適者生存。
隻是額哲不那麼認同罷了。
劉廣生點了點頭:“大家說得都很好,所有的想法都是可以的。”
“但是額哲,現在的環境內憂外患,並不適合你這種想法。”
“不過有想法已經很厲害了。”
額哲點了點頭:“嗯!”
劉廣生拿出戒尺在講台上敲了下:“好了,我們接著學習課文。”
接著教室裡傳來了郎朗的讀書聲。
……
白水縣學堂沒有英語課,所以進度很快,兩年時間已經趕上以前的五年級了,這讓李冰十分滿意。
再過一年,這些娃娃們小學畢業就可以教導更小的娃娃臉,嘿嘿~
比如種小滿,兩年前還是一個城門口的泥娃娃,帶著弟弟妹妹們乾活換一些飯吃。
而如今現在站在講台上,嚴肅著臉,教導著師弟師妹們。
百姓們都知道有個娃娃十一二歲,就成了學堂的小老師。
教育自己的孩子時,不免夾雜兩句:“你看那誰誰誰…”
縣衙裡,李冰看著今年的生產計劃,輕輕哼著歌:
“滔滔江水悠悠大運河旁,這京城欣欣向榮青春蕩漾~”
“嘿小生我遊經此地斟酌許久,卻不知該如何下筆來表達這京城之美”
“我走在長街中聽戲子唱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