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臥牛崗是喜事連連。
先是二十萬石糧食的到手,讓臥牛崗徹底杜絕了糧食隱患。
後有頂級謀士徐庶的加入,讓團隊有了把控方向的舵手。
而隨著糧食隱患的解決,雪花鹽的提煉也宣布告一段落。
至於劉浪忽悠方愉時所說的,每個郡城找一個合作人,大量銷售雪花鹽,隻不過是說說而已。
接下來,劉浪要準備彆的行動,哪裡還顧得上做生意。
首先是兵器裝備的打造。
鹽場被關閉後,所有的匠人都被安排到了鐵廠工作。
在後山,劉浪按照後世的記憶,建立了一個小型的煉鋼廠,用的是後世大革命期間的土法煉鋼,礦石是劉浪用糧食換回來的。
彆看是土法煉鋼,煉出來的鋼鐵,不論是產量,還是質量,全都完爆這個時代的鋼鐵。
要知道,三國時期,是青銅兵器,向鐵兵器的過渡階段。
為什麼許多軍閥的軍隊,使用的還是古老笨拙的青銅兵器?
就是因為這個時代的煉鐵技術不到家。
打造出來的鐵製兵器,甚至不如青銅兵器。
所以許多軍閥,都沒有盲目的更換新的鐵製兵器,反而繼續使用青銅兵器。
隻有一些高手匠人,通過一些支離破碎的傳承,知道怎麼提升爐溫,煉製出合格的鋼鐵,從而打製出合格的鐵製兵器。
但即便如此,他們打製的鐵兵器,也隻有二十鍛。
古代的鐵製兵器,以鍛打的次數多少,來判定兵器的好壞。
最好的兵器,當然是反複鍛打上百次的百煉精鋼。
這樣的鋼鐵,打造出來的兵器,每一把都是削鐵如泥的寶貝,常人有一把,都會當成傳家寶,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而三國時的鋼鐵,大多都隻能鍛造二十次,再多的話,鋼鐵就會失去柔韌性,成為一堆碎片。
這是因為溫度達不到,鋼鐵沒有完全融化,鐵水裡麵的雜質沒能完全提煉出來,所以經過反複敲打後,鋼鐵就會碎掉。
隻有極個彆的高手匠人,能夠把鋼鐵鍛造三十次以上。
像這樣的匠人,一般都是各個軍閥手中的寶貝,輕易不會讓他們拋頭露麵的,平常人根本見不到。
但這一點,對於劉浪來說,完全不成問題。
彆說鍛造三十次,就算是真正的百煉精鋼,對於劉浪來說,也是手到擒來。
在劉浪的指揮下,當第一批百煉精鋼的武器,打造完成後,所有的武將,眼睛都直了。
不要說周倉裴元紹他們了,就連一向傲嬌高冷的高順,看到專門用百煉精鋼,給他打造的一柄長槍後。
那雙眼珠子,死死的盯在長槍上,就沒從槍上拔出來過。
那些統兵的大將,劉浪讓人給他們,每人量身打造一身魚鱗甲,還根據他們的個人喜好,為他們所有人打製了趁手的兵器。
除此之外,還有配套的環首刀,寶劍,特製的精鋼箭頭,等等。
這些都是給將領們專門配置的裝備,
至於那些小兵們,一人一身甲胄,一頂鋼盔,一把長槍。
長槍的槍柄是木頭的,槍頭是百煉精鋼的。
專門拿外麵的盔甲試驗過,這樣的槍頭刺上去,一刺一個大窟窿。隻有用百煉精鋼打造的鎧甲,才能抵擋住。
除此之外,還有刀盾兵的長刀,騎兵們的馬刀,都是用精鋼打製。
可以說,現在臥牛崗的士兵,已經被武裝到了牙齒。
這樣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軍隊拉出去,正麵對抗的話,不說以一當十,最起碼,沒有三倍以上的兵力,是不要想著能贏的。
所謂家底子硬,心裡就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