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朝中之事,劉浪也早有計較。
劉浪老早就想要派人去請劉備入朝,以借助劉備的名望,二人聯手壓製朝中那幫老臣。
不是劉浪不想一家獨大,而是因為做不到。
彆的不說,就說手下得用的人手,迄今為止也不過寥寥數人。
周倉裴冕兩個家將,不過是兩個莽夫,頂多乾一乾衝鋒陷陣的事。
高順最多守一關不失,呂玲綺更是個女流之輩。
至於張繡廖化等輩,將一軍尚可,想獨當一麵就難了。
馬騰馬超父子,可用但卻不能大用,隻能為一軍之將,不能為一方封疆大吏。
隻有一個趙雲,曆練一段時間,或許能夠獨當一麵。
至於文官,除了一個徐庶,這麼久以來,朝中沒一個人投靠他。
說白了,還是出身的問題。劉浪漢室宗親的身份雖然得到了天子的證實,但他一沒有人脈,二沒有勢力,就連手下起家的萬餘人馬,都是收編的土匪黃巾,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幫草台班子。雖然後來忽悠來了張繡,可張繡也隻有兩萬兵馬,更是西涼軍出身。朝廷跟西涼軍之間的恩怨情仇,就連三歲小孩都知道,朝中的大臣就更不可能投靠劉浪了。
當然,劉浪也信不過朝中的那幫子大臣,因為他們但凡有點能耐,也不至於讓朝廷混到要去豬圈開早朝的地步。可以說漢室沒落到這種地步,朝中這幫大臣的不作為,也要占三分的責任。
所以一直以來,劉浪跟他們都是井水不犯河水,除了早朝的時候,打個照麵,大家彼此之間就一些政令上的分歧做些友好的探討,其餘時候大家都是各自玩各自的。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西涼軍圍攻長安之前。
因為朝廷在關中初步的站穩了腳跟,讓一些人覺得朝廷又支棱起來了,就想迫不及待的跳出來爭奪勝利果實。
正如剛才徐庶所說,要不是西涼軍的到來,隻怕劉浪的太師府,和朝廷的那幫子老臣之間,早就開始明爭暗鬥了。
西涼軍的出現,正好打斷了朝廷和太師府的爭鬥。而這次劉備千裡來援,對於劉浪也是意外之喜。
他本來還在考慮,要怎麼請劉備入朝,想不到劉備居然自己跑來了。
以劉備平日標榜的忠孝仁義,這次來了關中,想必是不會再往外跑了。
理由有二,。
第一,如今朝中大權在握的是太師劉浪,劉浪跟董卓曹操這種外姓權臣可是有本質的區彆。
劉浪是正兒八經的漢室宗親,論起遠近親疏,跟當今天子尚未出五服。
說句大逆不道的話,這天子劉協做的,劉浪也做得。
所以在法理上,杜絕了大權旁落外姓的事情發生。
不論是劉協還是劉浪,這天下還是大漢的天下,這江山還是劉家的江山。
你劉備整天喊著匡扶漢室,匡扶漢室,如今你老劉家的正統,眼看剛剛有點起色,你不來幫場子,還整天打著匡扶漢室的幌子,在外麵飄著,是想告訴天下人,長安的朝廷不正統?那你是何居心?
第二,劉備漂泊半生,一心想的是匡扶漢室的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