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春
長安朱雀大街被朱紅色浸透。
從未央宮到趙雲新賜的駙馬府,十裡長街鋪滿灑金紅氈,兩側宮燈如星河墜落人間。
這日清晨,趙雲身著九章玄色婚服,束發金冠上的東珠映著晨光,卻掩不住他微微發顫的指尖。
這位征戰半生的虎將,此刻竟比麵對敵人百萬大軍還要緊張。
“將軍,吉時將到。”親衛趙勇捧著玉製婚書上前,目光掃過庭院中忙碌的宮人。
“朝中的那幫老學究說,尚公主的禮數比尋常婚娶多了三十六道。”他壓低聲音,“光是這"同牢合巹",就要用金錯巹杯飲九盞合巹酒。”
趙雲喉結滾動,想起昨夜劉浪特意送來的《皇室婚典儀軌》竹簡。
與公主結親,從"納采"時天子親賜白雁為禮,到"問名"時欽天監測算生辰八字,再到"納吉"時太廟焚香告祖,每一步都浸透皇家威嚴。
更不必說今日"迎新",按禮製他需在未央宮前跪迎公主鑾駕,由三公九卿見證行三拜九叩大禮。
卯時三刻,鐘鼓樓傳來雄渾的晨鐘。趙雲率迎親儀仗行至未央宮前,卻見宮門前早有數百禁軍列陣。
太常寺卿捧著詔書緩步而出,高聲宣讀:“製詔鎮西將軍趙雲,忠勇可嘉,……今以長公主劉嫻下嫁,著即行大婚之禮......”
隨著禮樂聲起,朱紅宮門緩緩洞開。
八人抬的鸞鳳花轎在百餘名宮女簇擁下駛出,轎簾上金絲繡就的並蒂蓮在陽光下流光溢彩。
“駙馬爺,請行親迎禮!”隨行的讚禮官大聲喝道。
趙雲深吸一口氣,按儀軌跪下行稽首大禮,接過內官遞來的金鑲玉如意——這是公主允婚的信物。
當花轎行至跟前,他親手掀開轎簾,紅燭映照下,劉嫻頭戴九翬四鳳冠,霞帔上的珍珠流蘇隨著呼吸輕輕晃動,宛如雲中仙子。
迎親隊伍返程時,長安百姓擠在朱雀大街兩側。有人踮腳張望:“聽說趙將軍以前在那個臥牛山落草,是個山大王啊?”
“那又如何?如今照樣成了駙馬爺,那可是天子的妹夫!”
孩童們追逐著撒落的喜糖,歡聲笑語中,八抬大轎緩緩抬入駙馬府。
自從劉浪橫空出世以來,他的過往也被人全部曝光出來,包括他一開始在臥牛崗落草的經曆,早就被某些有心人傳遍了大江南北。
跟隨著劉浪一起上臥牛崗的文臣武將,自然也逃不脫也被有心人的惡意造謠中傷。
其中趙雲、徐庶如今名氣最高,傳的最廣。反倒是在潼關接連打退曹軍的高順,倒沒有怎麼被黑。
夜幕降臨時,洞房內的紅燭已換過三茬。
趙雲望著銅鏡中自己略顯局促的模樣,想起白日裡在太廟祭祖時,天子親手將象征皇家血脈的玉牌係在他的腰間:“子龍,朕將姐姐托付於你,你萬萬不可辜負她,否則朕就是拚著江山不要,也要讓你付出代價。"
而劉嫻在旁,雙頰緋紅如晚霞。
“駙馬,該行合巹禮了。”侍女的聲音打斷思緒。
趙雲轉身,見劉嫻正端坐床邊,鳳冠已卸,青絲如瀑垂落。他執起金錯巹杯,與她交杯飲儘。
酒液入喉,微醺間,他忽然想起年少時在常山許下的誓言,那時隻道要征戰沙場,卻不想這亂世之中,竟能得遇佳人,成就這"洞房花燭夜"的人生至喜。
窗外,長安的燈火如繁星點點,未央宮的鐘鼓聲遙遙傳來。
趙雲輕輕握住劉嫻的手,燭光搖曳中,兩人相視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