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四年初春
長安漢宮的議事堂內,氣氛隨著兩封來自荊州的奏折驟然變得凝重。
天子手持奏折,目光掃過堂下文武百官,緩緩開口:“荊襄劇變,兩派各執一詞,諸位愛卿且看罷奏折,共議應對之策。”
遞上禦案的兩封奏折,內容卻截然相反。
其一來自荊南四郡,由武陵太守金旋牽頭,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太守聯名署名,奏請冊封長公子劉琦為荊州牧。
奏折中詳細陳述:江東孫策、周瑜不宣而戰,借大雪之利偷襲襄陽;荊州牧劉表堅守氣節,寧死不降,最終自焚殉國。
長公子劉琦曆經艱險逃至武陵,荊南四郡感念劉表舊恩、認可劉琦嫡長子身份,願共擁其為荊州之主,懇請朝廷出兵支援,助其驅逐江東賊寇,收複失地。
另一封奏折則來自江東,由孫策親自上表,請求冊封劉表次子劉琮為荊州牧。
其說辭與荊南奏折截然不同:稱劉琦為爭奪繼承權,暗中勾結叛將劉磐、文聘等人忤逆作亂,甚至涉嫌“弑殺”劉表。
江東軍偶然截獲劉琦與叛將的密信,為幫助劉表穩定荊州,才出兵前往襄陽平叛,奈何抵達時為時已晚,劉表已自焚身亡,蔡瑁、張允、蒯良、蒯越等忠臣亦葬身亂軍。
為安撫荊州百姓、早日終結戰亂,懇請天子以荊州萬民為重,早日冊封劉琮為荊州牧,統領荊州事務,還荊州百姓以太平。
兩封奏折一前一後送達長安,內容卻天差地彆,瞬間在朝堂引發熱議。
天子將奏折交由群臣傳閱,垂詢道:“荊州乃大漢腹心、天下要地,劉表殉國、二子爭位,江東借機介入,此事關乎朝廷法度與天下格局,諸位以為當如何處置?”
話音剛落,左將軍劉備便出列,麵色悲痛,潸然淚下:“臣與景升公劉表字景升)相識多年,深知其忠烈品性、教子有方,斷無被子嗣忤逆弑殺之理!
荊州為江東世仇,此定是孫策、周瑜狼子野心之輩,偷襲襄陽、逼死州牧,如今卻倒打一耙,其奏折所言全是顛倒黑白之詞,臣請陛下嚴懲江東偽善之徒,支持劉琦公子主持荊州!”
劉備與劉表同為漢室宗親,先前劉備投奔荊州之時,劉表念在同宗之誼,對劉備多有回護。
此刻聽到劉表不但身死,還要落得一個被子忤逆身亡的惡名,內心的悲痛與憤怒無以交加,當堂出班駁斥孫策的奏折。
朝堂之上,眾人雖未親赴荊州,不知細節,但江東與荊州的恩怨糾葛早已天下皆知。
江夏爭奪戰曆時三載,孫策與劉表多次兵戎相見,此次江東趁虛而入本就動機可疑。
再者,孫策奏折中“劉琦弑父”“江東平叛”的說辭,既無實證,又與劉琦素來仁厚的口碑相悖,破綻百出。
朝中徐庶、法正等智謀之士掃過奏折,便已辨明其中真偽,隻是皆未急於開口。
此刻爭論“誰真誰假”已無意義,劉表已死、江東占據半個荊州的事實,才是影響決策的核心。
“陛下,”徐庶率先打破沉默,拱手進言,“當前北方袁、曹暗中結盟,漢室需專注應對北線壓力,南方實不宜出現統一勢力。如今荊州一分為二,孫策占據南郡、南陽等地,勢力強盛;劉琦依托荊南四郡,根基薄弱。
依臣之見,當冊封劉琦為荊州牧,並酌情予以支援,以其製衡孫策,維持南方分裂之局,如此漢室方可專心北顧,無後顧之憂。”
劉備當即附和:“元直所言極是!劉琦乃劉表嫡長子,按《禮記》‘立嫡以長’之製,本就該繼承荊州牧之位,朝廷冊封於他,既合法理,又順民心!”
然而,法正卻搖了搖頭,提出不同主張:“元直與皇叔隻慮南方,未顧天下全局。
近來細作回報,袁熙與曹操往來頻繁,雖無實證,但其結盟之勢已顯。
若袁、曹聯手南下,漢室將陷入兩線作戰之困。
欲破此局,需引江東入局。
江東若徹底掌控荊州,必不會滿足於偏安,南陽與許昌近在咫尺,孫策若得南陽,曹操老巢將時刻處於江東兵鋒之下,曹操必被迫將主力用於防備江東,無力北顧。
如此,漢室便可趁機出兵,先吞並冀、幽二州,再聯合江東夾擊曹操,曹操可破、中原可定。
屆時天下隻剩江東一隅,傳檄而定易如反掌。”
法正的謀劃著眼於天下全局,與徐庶製衡南方的思路形成鮮明對比,朝堂之上頓時分為兩派,爭論不休。
漢獻帝聽著群臣的分歧,目光最終落在了一旁沉默的驃騎將軍劉浪身上。
劉浪不僅是皇室宗親,更是漢室軍事核心,其意見往往能定調大局。
“皇兄以為如何?”漢獻帝語氣懇切地問道。
劉浪上前一步,沉聲答道:“陛下,臣以為孝直所言極是。
臣雖無確鑿證據,卻可斷定袁、曹已暗中結盟,北線壓力日增,唯有引江東牽製曹操,方能打破僵局。
但皇叔與元直所言亦有道理。劉琦身為嫡長子,冊封其為荊州牧乃朝廷法理所在,陛下掌天下法統大義,萬不可廢長立幼,否則將失信於天下。”
漢天子何等聰慧,瞬間聽出了劉浪的弦外之音——冊封劉琦是“守法理”,必須為之;但“支援劉琦”之事,卻可暫緩。
若朝廷對劉琦的請援置之不理,劉琦僅憑荊南四郡之力,絕難抗衡孫策;孫策平定荊州後,必然不會裹足不前。
其所占據的荊、揚二州,多與徐、豫接壤,若想有所作為,必會出兵北上。
縱然孫策想坐山觀虎鬥,一時半會不出兵,但南陽等郡距離曹老板的老巢許昌,近在咫尺,兵鋒已經架在曹操的脖頸之上,曹操素來多疑,怎會容忍孫策小兒睡其臥榻之側。
到時我等稍加挑撥,定能讓江東與曹操再死兵戈。
如此一來,曹操被江東牽製,朝廷便可趁機北上,收複冀、幽二州,一步一步實現天下一統。
想通此節,天子緩緩點頭,朗聲道:“既如此,朕便下旨——冊封劉琦為荊州牧,承認其荊南四郡之治權;至於其請援之求,著令荊州自行處置,朝廷當前需專注平定北方,暫無力南顧。”
“陛下聖明!”
喜歡乘坐熱氣球去三國請大家收藏:()乘坐熱氣球去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