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的旨意如同長了翅膀,順著沅水、巴郡的驛道,飛速傳至劉琦西撤的船隊。
因朝廷未曾明確如何對待劉琦,是故劉琦一行人,仍暫居船上。
當手持明黃聖旨的天使登上船頭時,劉琦正立於甲板之上,望著滔滔江水出神。
一路西撤的顛簸,對前路未可知的迷茫,寄人籬下的屈辱,讓這位年輕的荊州牧眉宇間始終籠罩著一層陰霾。
“荊州牧劉琦接旨——!”
天使高亢的聲音打破了甲板的沉寂,劉琦與身後的黃忠、劉磐、金旋等人大驚,連忙整理衣袍,跪地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荊州牧劉琦,乃漢室宗親,忠勇可嘉,今為奸人所欺,被迫棄荊南來投,足見對朝廷之赤誠。特召劉琦速率部入京,朝覲朕躬。另,念爾等護國有功,朕心甚慰,待入京之後,再行封賞。欽此!”
“臣劉琦,謝陛下隆恩!”劉琦雙手接過聖旨,聲音帶著一絲顫抖。
他本以為投靠朝廷後,最多隻能保住性命,卻沒想到天子不僅沒有冷落,反而親自下旨召見,這份禮遇,讓他心中的陰霾瞬間消散大半。
旨意既下,劉琦不敢耽擱,當即下令船隊改變航線,沿酉水北上,轉入漢水,朝著漢中方向疾馳而去。
沿途之上,巴郡、漢中的守軍早已接到朝廷命令,不僅為船隊提供補給,還派來兵馬護送,一路暢通無阻。
曆經月餘行程,劉琦率領的隊伍終於抵達漢中。
棄舟登岸後,又換乘馬匹,沿著古棧道穿越秦嶺,進入關中平原。
遠遠望見長安城牆的那一刻,劉琦與黃忠等人皆是心潮澎湃。
這座象征著漢室正統的都城,終於是接納了他們這些喪家之犬。
長安城外,太常寺早已備好儀仗,前來迎接的官員排成兩隊,鼓樂聲、歡呼聲此起彼伏。
劉琦翻身下馬,在官員的引導下,帶著黃忠、劉磐、金旋等核心將領,緩步走入城門,朝著太極殿而去。
宣室殿內,天子端坐龍椅之上,文武百官分列兩側。
劉琦等人行至殿中,跪地叩拜:“罪臣劉琦,率部將黃忠、劉磐、金旋、韓玄、趙範、劉度,叩見陛下!”
“平身。”
天子的聲音溫和而有力,“劉卿不必多禮,朕知你在荊南的難處,能舍棄故土來投,已是大功一件,何罪之有?”
劉琦起身,抬頭望向龍椅上的天子,眼中滿是感激:“陛下寬宏大量,臣……臣無以為報!”
“哈哈哈!”天子放聲大笑,“朕要的,不是你的報答,而是你等為漢室效力的忠心!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你等能來,便是對朕最大的支持。”
說罷,天子看向身旁的內侍,朗聲道:“傳朕旨意——”
殿內眾人皆是屏息凝神,目光聚焦在天子身上。
“冊封劉琦為衛將軍,仍領荊州牧,賜金千斤、錦緞千匹,食邑千戶!”漢朝時候的金都是黃銅)
“劉琦謝陛下隆恩!”
劉琦再次跪地叩拜,心中激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