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二日。
忠義武館的抗震救災誌願服務隊已經組織起來了。
參加這次誌願服務活動的人員,先是自願報名,然後經過一番身體檢查以及核實具體的情況,最後統計確定下來的誌願者一共有兩百三十九人。
這個人數超過了施宗義的預期,忠義武館有這麼多的小夥伴願意無償奉獻參加抗震救災活動,施宗義也感到特彆的欣慰。
其實最初自願報名的人數更多,但是施宗義也必須要對參加誌願服務活動的人員進行全麵的身體狀況檢查,先確定了能夠勝任這份工作才行。
因為這麼遠的距離一路上車馬勞頓同時還要照顧好大量的災民,誌願者需要擁有良好的健康狀況,能夠承受長時間的連續工作和運動。
所以有些小夥伴自己身體有些問題或者身體強度不夠的話恐怕真的會吃不消。
到時候半路上萬一身體撐不住倒下了,結果就是幫不上什麼忙反而還需要彆人來照顧,那樣的話就變成了拖後腿。
所以施宗義必須進行嚴格的把關,心意是一個方麵,本身具備的能力也是一個基本的決定因素,最後篩選出來合格的誌願人員就是兩百三十九人。
這個人數還是比較多,於是施宗義就乾脆安排了四個隊伍專門負責護送災民,每個隊伍是五十人,設置隊長一名,副隊長兩名。
然後剩下的三十九人則是常駐成都,負責與錦衣衛那邊的兄弟對接,把錦衣衛篩選出來的災民集中起來在成都附近找個地方暫時進行安置。
並且教會災民們在趕路的途中需要注意的各種安全事項和基本紀律,並提前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這樣一來也可以為護送隊伍減輕一些工作負擔。
……
忠義武館的抗震救災誌願服務活動持續了一個多月,一共救援了兩千多個災民。
抗震救災的各種物資則是先後一共運送了兩百多馬車,也算是略儘了綿薄之力。
因為這次的地震災害不算特彆嚴重,所以整個救援工作持續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已經圓滿結束了。
於是施宗義就正式開始了與“入選人員”一個一個的單獨談話行動。
在完成了單獨談話以後,第三天下午施宗義打開了那個特定的意見箱,拿到了六十三張紙條。
每一張紙條上麵都寫著“我願意”,並且全部都署了名。
這六十三名小夥伴經過了層層的篩選和考驗,最終成為了“開拓者”,他們將跟隨著施宗義去往昆侖山開荒拓野。
這一次前往昆侖山的計劃施宗義沒有大張旗鼓的行事,而是悄悄的秘密進行。
施宗義先是和杜心悅、鄧勇貴商量了一番,然後就隱秘的召集了六十三位開拓者們來到演武殿地下一層開會。
在這裡施宗義正式公布了前往昆侖山開荒拓野的行動計劃,並且給開拓者們當場發放了白銀身份牌,宣布他們以後將享有忠義武館中層乾部的一切待遇。
同時施宗義也明確表示,這次前往昆侖山是一次秘密行動,所有參與了本次行動的人員都要注意不能透露與行動有關的消息。
十月二十八日早上。
施宗義帶著六十三名開拓者,以及三十輛馬車的物資,開始出發去往昆侖山。
而對外界的說法就是施宗義帶著這些小夥伴們和三十馬車的物資去慰問受災民眾。
況且從華陰縣到昆侖山的路程,半路上還真的剛好會經過四川,隻是施宗義他們也僅僅隻是路過罷了並不會在四川停留。
最初的一段路程走的特彆舒服,一點兒也不顛簸並且速度還飛快,因為這段路程走的都是標準的縣級水泥馬路。
忠義武館的修路隊已經在修築華陰——昆侖的道路了,並且已經修建好了十多裡的水泥路。
走過了這段水泥路之後接下來的道路就全部都是土石馬路了,馬車隊伍的速度立刻慢了下來,然後馬車也開始搖搖晃晃不停的在顛簸。
因為土石馬路的路麵並不是完全平整的,總是會存在一些坑坑窪窪,所以馬車行駛在這樣的道路上難免會出現一些顛簸和搖晃。
經過半個多月的趕路,施宗義的馬車隊伍終於成功到達了西河鎮。
然後施宗義用了三天的時間,在西河鎮買下了五個空閒著的大院子,開設了五個忠義武館產業的西河鎮分部:
天醫閣西河鎮醫館。
萬寶樓西河鎮分店。
忠義錢莊西河鎮分行。
忠義車行西河鎮分行。
忠義武館西河鎮分館。
然後施宗義就把六十三位小夥伴分配在這五個產業分部裡安頓下來,他自己則獨自去了昆侖山。
其實施宗義所謂的開荒拓野,並不是讓小夥伴們拿著鋤頭去山上麵挖土砍樹。
開拓者們隻需要安心待在西河鎮把忠義武館的五個產業分部先給經營起來,然後再好好的熟悉一下西河鎮這邊的環境。
因為在接下來的兩年多時間裡,萬寶山莊的建設事宜主要就是交給這六十三個開拓者們負責管理。
至於具體的建造工作就不需要開拓者們親自動手了,到時候施宗義自然會安排好建築工人和一些勞力來乾活。
而現在,施宗義是獨自一人去勘察一下萬寶山莊的建造地點。
施宗義一路向著大山深處走去,到了無人之處他就展開了《淩波微步》的輕功,瞬間猶如風馳電掣一般在林木之間閃爍前進。
片刻之後就不見了身影。
喜歡綜武:劍出華山請大家收藏:()綜武:劍出華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