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商議之後。
施宗義與杜心悅、韓雪茹以及鄧勇貴館主一起製定出了一個比較合適的處置方案。
首先,對於輔兵之中的那一千多名普通老百姓,施宗義直接把他們轉變成了望海城的老百姓。
施宗義給他們分配了城內的住房以及城外的田地,還每人贈送了三十兩銀子和一些生活物資。
等他們在望海城這邊徹底安定下來之後,忠義武館還可以協助他們把家人全部接過來。
這些人原本隻是一些安分守己的牧民或者獵戶,已經被韃子們的軍隊欺壓了很多年。
現在施宗義給到他們的生活,比之前起碼好了十多倍,所以他們各個都是萬分的感激。
這些老百姓非常的可憐,他們原本有著自己的安定生活,卻被戰爭裹挾、居無定所。
本以為自己會慘死在某一次混亂的戰役之中,或者傷殘之後淪落到某一個未知的角落。
他們真的是萬萬沒有想到,被忠義武館俘虜之後卻忽然過上了安定而富足的美好生活。
……
然後第二批安置人員是韃子們抓獲的那些奴隸。
而在這三千名奴隸之中,有兩千左右都是明國邊境地區的漢族老百姓。
自從被韃子給抓走之後,他們就身不由己的淪為了奴隸,再也沒有見過家裡麵的親人了。
轉眼之間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他們家裡麵的情況也不知道變成什麼樣了。
施宗義給這些漢族百姓每人贈送了八十兩銀子,並且專門派出了一些精英戰士護送他們回家。
所以,這些漢人百姓一定可以平安的回到家中。
剩下的一千多名奴隸是朝鮮人和韃子,這些人施宗義暫時沒有放走。
另外還有歸附韃子的其他部落成員,以及那些韃子罪犯加起來也是一千來人。
這些輔兵俘虜們加在一起剛好是兩千左右,施宗義讓他們先參加勞動改造一段時間。
因為施宗義需要通過勞動改造來觀測確定一下他們的品質,然後再做出相應的安排處置。
畢竟對於韃子們所認定的“奴隸”以及“罪犯”之類的身份,施宗義統統都不會認同。
忠義武館這邊有自己的一套衡量標準,並且施宗義製定出來的衡量標準比韃子們更加先進、全麵和高明。
所以這兩千左右的輔兵俘虜們將會迎接人生的轉折,不過具體的命運還是取決於他們自己。
如果的的確確是好人,他們將會迎來全新的美好生活,而壞蛋們最終也無法逃脫悲慘的命運。
然後施宗義讓他們參與的第一個勞動改造項目就是:埋葬韃子。
確切的說,是埋葬韃子營地裡麵被大火燒死的那些韃子們的骨灰渣渣。
這個勞動改造項目的工作強度其實也不大。
因為在被大火燒死之前,那些韃子們早已經自己挖好了墳墓——也就是那些又寬又深的壕溝。
現在用來埋葬他們自己的骨灰渣渣也是剛剛好。
……
處理好了所有的戰俘事務之後。
施宗義又開始處理忠義武館以及各個“戰略合作夥伴們”的事情。
首先,施宗義處理的第一件事情是把所有陣亡人員的撫恤金充足的準備好。
再安排一些比較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員,帶著撫恤金連同犧牲者的骨灰盒一起送到家屬的手中。
然後,就是忠義武館各個負傷人員的傷殘補助以及療養津貼都要及時發放。
而華山派和恒山派的小夥伴們都是自家人,所以他們的獎勵事宜就交給了門派長輩們處理。
如今望海城這邊華山派的負責人是封不平,恒山派的負責人是定逸師太。
華山派和恒山派弟子們戰鬥過程中各種功勞的確定,以及各種獎勵的發放都由他們兩個商量著決定。
至於忠義武館這邊就更加方便了,因為所有的獎勵都可以折算成武館的內部積分進行發放。
而武館內部積分相當於現代社會的電子貨幣,使用起來格外的方便,隻要一串數字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