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雨江湖的漫漫征途之中。
善惡、好壞以及正邪的界限,往往都是猶如雲霧一般縹緲難辨。
而真正的強者皆能進退自若、遊刃有餘。
他們並不會糾結於過眼雲煙般的虛名,隻是專注於自己的目標是否如期達成。
施宗義,這位從現代社會穿越而來的小年輕,初入此方世界之時還是一隻江湖“菜鳥”。
對於這個充滿著恩怨情仇、刀光劍影、權謀紛爭的明國江湖,他一度感到有些格格不入。
因為這個武俠位麵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等各個方麵都與現代社會截然不同。
但是歲月流轉、滄海桑田,無數次的生死交鋒和人情冷暖讓施宗義逐漸成長蛻變。
曾經,他的“三觀”總是會不知不覺地受到現代觀念乾擾、多多少少產生了一些認知障礙。
——內心深處時常在“堅守現代道德準則”與“順應江湖生存法則”之間掙紮、徘徊。
他會糾結於自己在江湖之中的角色定位:
究竟是做一個秉持現代正義觀念的“好人”,還是做一個弱肉強食、不擇手段的“狠人”?
之後,現實的殘酷與江湖的複雜如同一柄柄“莫得感情的”重錘,一次次地敲擊著他的認知。
讓他反省自己、有所領悟、漸漸明白:
真正的高手,並不會拘泥於“我是不是好人”這樣的定義,而是專注於思考“我如何達成目標”。
現代社會的“九年義務教育”和人生經曆,賦予了他開明敞亮、特立獨行的思維方式。
而在這個武俠位麵裡的摸爬滾打、血雨腥風,則讓他將這些思維特性與江湖實際結合了起來。
於是——在某一個不經意的時刻,施宗義忽然之間領悟到了一個“人生真諦”:
古人所言的“外圓而內方”。
儒家所言的“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
佛家所講的“慈悲為懷,降魔護善”。
道家所說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其實,與現代社會的“高情商生存法則”異曲同工、不謀而合、殊途同歸。
真正的強大,絕非純粹的真摯善良所能鑄就,也不是一味的狠辣無情便可達成。
而是能夠在慈悲心腸與霹靂手段之間自如切換,讓君子為之敬重,讓小人心生畏懼。
所以,施宗義開始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心態,他的“三觀”也自然而然地發生了一些轉變。
無形之中。
以“正義”二字命名的“正義聯盟”之盟主大人——施宗義——卻已經成為了一個“自成格局”、“亦正亦邪”的人物。
……
其實,依照施宗義過去的思維方式和行事風格,京師之行可能不會出現在這個時間節點。
但是現在,思想的深刻轉變與實力的顯著提升都在促使他做出一個截然不同的決定。
所以這一次前往京師之地,施宗義的心裡麵早已做好了一個明確而又周全的規劃。
主要有四個事情需要他來親自處理。
第一個事情:
施宗義要先去探望一下伯父施純和兩個小堂弟施宗文、施宗武。
親情,在施宗義的心目中一直占據著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
即便他身在江湖、事務纏身,卻也未曾忘記這一份血濃於水的牽掛。
第二個事情:
要在京師之內構建起忠義武館的“天羅地網”。
目前來說。
忠義武館在明國疆域之內的“天羅地網”已經基本完善,唯獨京師區域一直還是空缺的狀態。
以前施宗義總是覺得京師乃藏龍臥虎之地,有著各種各樣的隱秘勢力潛伏、魚龍混雜。
他自認為武功實力尚淺,還沒有達到足夠震懾明國朝堂的程度,故而不敢在此肆意行事。
然而,自從與“狂刀殺神”經曆了一場大戰之後,施宗義對自己的武功實力有了一個更為清晰的認知。
——儘管對於一些處於後天層次巔峰境界的絕頂高手,他的武力值暫時還難以匹敵。
——但隻要對方的武功實力沒有達到先天境界,施宗義便都是無所畏懼。
因為他掌握了《淩波微步》這樣的一種獨步天下、神妙無雙的絕頂輕功。
憑借著絲滑連招的無限“閃現”,施宗義即便不敵對手,也能夠隨時隨地從容脫身。
可謂是:還未開打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現如今,有了這份底氣作為支撐以後,施宗義下定決心要將京師的“天羅地網”給搭建起來。
畢竟,在江湖之中立足,迅疾如風、精確無誤的情報消息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戰略資源。
而京師作為整個明國的核心樞紐,更是各種情報風雲彙聚的關鍵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