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還要提前儲備足夠多的糧食、棉衣、煤炭等等戰略物資,以備不時之需。
第五個應對策略:文化方麵。
改革科舉製度,除了傳統的儒家經典,增加自然科學、技術、軍事等方麵的內容。
“咱們必須注重培養多元化的人才,為國家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智力支撐……”
待施宗義說完,弘治皇帝與霓裳公主眼中燃起了希望之火,對於戰勝危機充滿了信心。
然而,當他們說到了具體應該如何執行的時候,三人再度陷入了沉思之中。
經過一番思索、推演以及討論之後,“忠義太保”靈光乍現,拍案道:
“陛下,我們可以創辦一份《大明日報》!”
“畢竟‘小冰川’事關國運,若驟然宣之於眾,恐怕會引發朝野震動。”
“這個事情太顛覆認知了,要是直接攤牌的話,八成會被當成危言聳聽。”
“現在大家認知水平參差不齊,有的人根本理解不了,有人因為怕擔責任不敢信。”
“還有一些人,即使他心裡麵已經相信了,但是出於利益考慮可能會‘不肯信’。”
“所以,咱們如果直接講出真相不僅沒法說服人,反而還會引起恐慌,謠言滿天飛。”
施宗義的具體操作計劃是:
先創立《大明日報》,作為一個宣傳陣地。
版塊主要有:時事新聞、政策動態、科學普及、娛樂資訊、生活常識、美食推薦等等。
並且報紙上麵會有一個專門的“天氣版塊”,開始每天發布科普文章解釋氣候異常。
另外還可以把救災政策做成通俗易懂的解讀,再穿插些老百姓受災的真實故事。
等到大家慢慢接受了“天氣真的變冷了”這個設定,再甩出多年氣象數據實錘。
這樣循序漸進,既能避免反彈,還能把危機變成推動改革的機會,比強行灌輸效果好得多。
“這一招就叫做以柔克剛,把‘凜冬將至’的危險轉化為‘改革創新’的契機。”
而且《大明日報》將會永久免費發行,因為施宗義現在超級有錢。
而且等到《大明日報》的規模體量迅速做大之後,就可以直接壟斷整個明朝的宣傳陣地。
到了那個時候,施宗義從廣告費賺回來的銀子可能會是投入資金的百倍、千倍、萬倍。
另外,這個時代識字的不多,可以安排一些讀報人——就讓那些說書先生兼職就可以了。
給他們增加一個項目,又增加人氣,並且還給編製——《大明日報》編製,方便於管理。
畢竟,作為朝堂喉舌,不可輕忽大意!
弘治皇帝撫掌稱讚:
“此計大妙!不過應對小冰川舉措眾多,還得區分‘輕重緩急’,謹慎行事、逐步推進。”
“先派人統計近幾十年天氣情況,讓百姓自行察覺異常,再加以引導,如此方能事半功倍……”
自此,一份將改變天下大勢的《大明日報》。
在三人的謀劃之下。
即將登上這個位麵的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