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
轉眼之間已經過去了三個多月。
施宗義每天都要通過密探們傳回的飛鴿傳書了解各方動態。
然後施宗義驚喜地發現:十六支“欽差巡查組”展現出了超乎預期的執行能力。
他們不僅將地方豪強彈壓得服服帖帖,更在巡查過程中妥善處理了諸多民生積弊。
甚至連偏遠州府的漕運梗阻、鹽政亂象都被他們一一化解。
難道,真的就是“文武合璧、天下無敵”?
並且,“欽差巡查組”不但“整活”十分厲害,“整人”也是相當不賴。
——他們在努力乾活的同時,還順帶著把隊伍也給發展壯大了!
當初,剛剛離開京師的時候,十六支“欽差巡查組”一共隻有八百三十二人。
如今,他們已發展壯大至一萬三千餘人!
哎……畢竟這個世界上,“趨炎附勢”的人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吖。
——沿途,不斷不斷有地方武館教頭、落第舉子乃至綠林豪傑們慕名投效。
儘顯“識時務者為俊傑、良禽擇木而棲”的態勢……
世人隻道“欽差巡查組”非常能乾、如有神助、勢如破竹。
卻不知那些隊伍裡麵藏著兩柄“鋒銳無比的利刃”。
——那些“大內高手·太監”們皆是在紫禁城暗潮之中沉浮數十載的“人精”。
祂們早已深諳殺人不見血的“宮鬥”秘術。
——畢竟,能夠在皇宮裡麵存活下來的太監、宮女們就沒有一個是真正簡單的吖。
因為,那些真正的“傻白甜”們早就不明不白地消失不見、死光光了。
昔年萬貴妃把持中宮時,有人能將禦膳房的砒霜巧妙地摻進糕點花紋,借他人之手除去眼中釘。
也有人能在主子發怒之前僅憑一個眼神便讓底下的宮女主動站出來頂罪受過……
此番巡查地方,對於那些“太監”們來說都是“小菜一碟”、“降維打擊”。
祂們將“宮鬥”的秘術用出來之後,隻是略施手段,就已經逢凶化吉、暢行無阻。
況且,每一個“欽差巡查組”裡麵都有後天絕頂高手坐鎮,還有大量的一流、二流高手。
再說那隨些行的言官,他們各個都是以筆為刃的“朝堂鬥士”。
比如說:都察院的王禦史素有“鐵嘴”之稱。
他曾在禦前辯論之時引《大明律》條文如連珠炮般轟擊權臣,字字鏗鏘令對方冷汗濕透官袍。
刑科給事中李大人更擅“借刀殺人”之計。
當初他彈劾某巡撫時,不僅列舉貪墨罪狀,還巧妙串聯當地生員聯名上書,逼得朝廷不得不重查。
此番巡查,各個“言官·欽差大臣”們將彈劾的威風化作了震懾的利器:
每到一府,先在城隍廟設下“萬民狀”廣納百姓冤情。
若遇阻礙,便當著地方官的麵用朱砂筆在彈劾奏章上龍飛鳳舞,嚇得那些平日裡作威作福的官員們兩股戰戰。
有個知縣妄圖賄賂言官,反被其將賄銀鑄成“貪”字銀牌,懸於縣衙門前示眾。
一時之間,傳為笑談。
……
麵對“欽差巡查組”如此這般卓越、亮眼的表現。
施宗義不由得陷入了認真的思索狀態。
他在心裡默默地想著:
俺,能不能讓“欽差巡查組”的人員再接再厲、多多乾活呢?
畢竟,古訓有雲:“能者當膺重責”。
所謂能者多勞,如此精銳之師,如果僅僅用於震懾地方,豈不是浪費資源麼?
於是乎,他立即修書十六封,著人快馬加鞭送至各組領隊手中。
施宗義讓“欽差巡查組”再多做一個事情:
儘量去動員、遊說少林派、武當派、嵩山派等等江湖名門正派一起出山來乾活!
為了降低動員難度、提高成功幾率,施宗義還教給“欽差巡查組”一個妙招:
——他們可以授予那些江湖人士一些“編外人員”的官員虛銜。
比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