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李開便在江家的院子裡反複嘗試了起來。
利用大腦裡儲存的現代知識,李開一次又一次嘗試。
幸好李開體內有那道氣的輔助,可以做到過目不忘,所以哪怕隻是在現代看過一遍的知識科普,李開也能將每個字爛熟於心。
經過一天的折騰,李開終於掌握了製造味精的方法。
李開用手指搓起一小撮味精,放到了嘴裡品嘗,頓時那鮮美的味道在味蕾裡炸開!
沒錯,就是這熟悉的味道!
現在味精製作出來了,李開還差一樣東西。
那便是酒水!
古代的釀酒技術其實並不高,所以釀製不出來高度數的白酒。
李開要利用自己的現代知識,在古代釀製出高度數的純糧白酒!
李開先是派人將在寨子裡的王大力給叫過來,接下來李開要將製作味精和白酒的技術全部教給他。
畢竟李開可是一個大忙人,不可能每天被這些瑣事所牽絆。
等到王大力來到之後,李開便正式開始了釀酒。
李開先命王大力挑選顆粒飽滿的高粱、小麥,在烈日下暴曬三日,待其水分蒸發殆儘。
他將糧食倒入石臼,反複舂搗成粗糲的顆粒,隨後架起大鍋燒開水,把糧粒倒入鍋中蒸煮。
氤氳熱氣中,他不時用木勺攪拌,確保每一粒糧食都吸飽水分,直至變得軟爛。
蒸煮完畢的糧粒被攤開晾涼,李開取出提前研磨好的酒曲。
這是用米粉、辣蓼草與陳曲混合而成的引子。
他將酒曲均勻地灑在糧粒上,如同播撒星辰,每一次翻動都精準把控著比例。
待糧粒與酒曲充分融合,便裝入陶缸,在缸口蒙上浸濕的麻布,置於恒溫的地窖之中。
“這頭道工序,叫‘糖化’。”
李開向圍觀的王大力解釋道,手指叩擊陶缸。
“需靜待七日,讓酒曲中的微生物將澱粉轉化為糖分。”
七天後,地窖裡飄出甜膩的香氣,掀開麻布,隻見糧粒表麵泛起細密的菌絲。
李開舀起一勺發酵液嘗了嘗,舌尖傳來微微的酸甜,滿意地點點頭。
接下來便是關鍵的蒸餾環節。
他讓人打造了一套簡易的蒸餾裝置:下方是盛著發酵醪液的大鐵鍋,上方倒扣著裝滿冷水的木桶,一根竹管連接兩者。
當柴火在鍋底熊熊燃燒,醪液中的酒精受熱汽化,順著竹管上升,遇冷凝結成液體滴入接酒的陶壇。
隨著蒸餾持續,陶壇中的液體逐漸增多。
李開用土法測量酒精度。
將酒液灑在乾燥的草紙上,點火觀察火焰。
當火焰呈藍色且燃燒後草紙不留水漬時,他終於露出笑容。
壇中白酒澄澈如水晶,湊近一聞,濃烈的香氣直衝腦門,與尋常米酒的寡淡截然不同。
“這才是真正的烈酒!”
李開舉起陶碗,琥珀色的酒液在陽光下流轉。
“等酒樓開業,定要讓這青山縣的達官顯貴,嘗嘗這穿越千年的佳釀!”
經過這幾天的教學,王大力已經完全掌握了製作味精和白酒的辦法。
但是僅靠王大力一個人去完成這麼大的工作量是不可能的。